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城市农夫妙招 屋顶上的田园风光

屋顶,原来也可以很风光。
除了要拥有土地才能种植生产农粮之外,其实如果你拥有一片采光良好的屋顶或阳台,就可变成良田,一样可为你制造商机。
《南洋商报》综合国外城市人的“攻顶”方法及经验,以让本地城市人参考,进而成为城市中的快乐农夫。
在曼谷这个繁华大都会,要找一块空地当良田,真的谈何容易。
不过,有一家酒店,却创造赚钱奇迹,一家农业公司在酒店的屋顶种植螺旋藻(spirulina)。
含有丰富营养价值、被誉为“超级食品”的螺旋藻,通常是以药丸状、片状或粉状方式在市面上销售。如今泰国一家高科技农业公司培植出新鲜的螺旋藻,可直接生吃,并且可在寸土如金的城市里大量生产而“不占地方”。
根据法新社报道,EnerGaia农业公司的螺旋藻种植场不在郊区,而是设在曼谷一家酒店的楼顶。楼顶受到阳光照射,持续保持高温,为螺旋藻创造非常理想的种植环境。这些农产品收成当天就能直达城市消费者,让他们吃到最新鲜的螺旋藻。
在城市楼顶种植螺旋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螺旋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因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大面积种植有助于减少废气。
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新鲜螺旋藻更被视为或可取代肉类,作为人们饮食中的蛋白质来源,提升食品保障。
每周收成三次
EnerGaia公司职员帕萨功指出:“螺旋藻生长快速,大约24小时就能增长一倍。如果拿它跟养牛相比,要获得一公斤的牛肉需耗时6个月,而种植一公斤新鲜螺旋藻仅需一周的时间。”
螺旋藻种植在一个个大桶里,每周收成三次。工人先用清水冲洗螺旋藻,然后放进改装过的洗衣机内甩干,接着经由人工装瓶即可出售。
EnerGaia公司科技主任布里兹说,他们正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大桶来种植螺旋藻,以找出用哪种木桶产量最高。
该公司自称是全球唯一的新鲜螺旋藻生产商,其他公司售卖的都是经过晒干和加工的螺旋藻。瓶装新鲜螺旋藻的保质期约为三周,EnerGaia希望经过研究改良后能延长保质期,把产品销往国外。
布里兹强调,新鲜螺旋藻比加工螺旋藻的营养成分更高,另一好处是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能源,因此较为环保。
含丰富抗氧化剂
他说:“新鲜螺旋藻对一般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非常有益。它也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对身体排毒大有助益。”
布里兹还说,新鲜螺旋藻几乎没有味道,所以可以搭配任何食物。
这点广为曼谷厨师的认同,厨师马里纳利说:“我正研究以螺旋藻来取代动物蛋白质。
我们可以减少盘中的鱼和肉,改用螺旋藻来提供部分蛋白质。”
其实螺旋藻作为食物之用可追溯至16世纪,联合国农粮组织人员罗勒说:“螺旋藻生长在墨西哥的德斯科科湖,是当时印加人的盘中餐。它也生长在非洲查德湖沿湖国家,是许多人的蛋白质摄取来源。”
不过罗勒警告,患有痛风的人不宜食用螺旋藻,因为它会增加体内尿酸。
组屋走廊种菜
在新加坡,有一名年轻工程师曾经“攻顶”,他是从在组屋的走廊种植蔬菜开始的绿色生涯。
在取得经验后,他辞工当全职农夫,独自一人租地耕种,把种的有机蔬菜,拿到亲友经营的鱼汤档当原料。
黄财旺(32岁)起初在四房式组屋走廊种植蔬菜,后来在淡滨尼82街一个社区花园种菜,如今已正式成为农夫。
在梁宙1巷租用一小块农地,不用农药,不用化学肥料,黄财旺种植各种蔬菜,包括芥兰、菜心、白菜、奶白、芥菜和苋菜。
他的父亲黄业华(58岁)和一名朋友,分别在淡滨尼81街第824座的咖啡店和另一地点,开设“旺源鱼汤”摊位,采用的就是黄财旺所种植的蔬菜。
有趣的是,“旺源鱼汤”摊位所采用的蔬菜经常变换。
黄财旺笑说:“我种植哪种蔬菜,鱼汤摊位就采用哪种蔬菜!”
辞工程师当农夫
在菜园勤奋工作,皮肤黝黑的黄财旺,原本是一位工程师,为什么黄财旺会变为农夫?
原来,黄财旺的一名孩子小时候经常生病,他就在四房式组屋走廊以不用农药,不用化学肥料的方法,种植蔬菜给孩子吃。
没有想到这么一种,他就爱上种菜,最终辞去工程师职位,专心耕耘菜园和经营鱼汤摊位。
他说,当年他要辞去工程师工作时,难以做出决定,因为他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创业,以不用农药和不用化学肥料的方式种蔬菜,因为这对人们有益处。
屋顶农场改善城市环境
除了曼谷,美国纽约市也刮起一股“屋顶农场”风,人们在屋顶有限空间内开辟一方园地,或种植果蔬,或养殖蜜蜂,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安享田园情怀。同时,“屋顶农场”也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根据法新社报道,纽约曼哈顿区一家名为“酿醋厂”的高档熟食店老板扎巴从15年前开始尝试在屋顶建造温室、种植果蔬,如今他在屋顶种植了番茄、莴苣、药草、罗勒、迷迭香、百里香等各类植物。
养殖蜂蜜新尝试
扎巴说,在“屋顶农场”种的菜中间没有流通冷藏环节,增加了新鲜度。而且他们在培养果蔬的过程中,有效利用面包房制作糕点时产生的热量,减少了碳足迹。
除在“屋顶农场”中种植果蔬外,人们还养蜜蜂。纽约市养蜂人协会主席安德鲁‧科特介绍说,在他的“屋顶蜂房”中,养殖了250箱蜜蜂,每个蜂箱年均产蜂蜜达45公斤,蜂蜜供应给各个集市。
报道说,纽约市卫生部门曾经禁止市民养殖蜜蜂。随着这一禁令解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屋顶农场”养殖蜜蜂。
从曼哈顿区到布鲁克林,无论是在屋顶、后院或社区花园,类似“城市农场”正在迅速发展。
综合报道 indahoilpalm.blogspot.com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香道文化牵引发挥经济价值 一寸沉香一寸金





自古以来,沉香就被列为稀有的高档香料,价格向来不菲,也象征尊贵的礼遇。
近年沉香拍卖的成交率非常火红,交易价格更以翻数倍,价格一直飙升。
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苏富比及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推出拍卖顶级奇楠沉香,曾创下每克拍卖价达1万美金(折合为3万3000令吉)的记录。
这是香,还是金?
香道中的品香文化、焚香及中医把沉香木提炼中药外,也有收藏家把注意力集中于摆设及佩戴沉香物件,让沉香原木成为雕刻艺术精品。
由于沉香稀少,也逐渐成为收藏家炒价的“新宠”。
商家们对沉香的热爱,也标签了沉香市场上的定位及竞争。
而本地人工结香的沉香原木,每公斤能卖出500至8000令吉的价位,最终还是取决于沉香幼苗品质、土壤、树龄及整体种植地的管理所出产的沉香。
亚洲沉香资源有限公司董事杨兴盛及张纬良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不约而同地指出,目前沉香市场多为中国、台湾、中东地区商家收购,并利用沉香原木炼制或“加工”为沉香精油及香膏。
投资沉香短期难回本
杨兴盛及张纬良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虽然沉香的经济价值高,但投资者在短期内难以回本,种植沉香属于长远投资才能带来收益。
从幼龄树苗种植成3至4年后,胸径达5至6寸,才利用特制的人工“抹泥”结香技术涂抹在沉香树外皮,等待8至12个月自然结香后,才能刮取真正的沉香,并非一次性收成,有效的结香技术可达到永续性采收的效果。
他们指从幼苗至结香整个过程,园主至少需要等待4年。
其实小园主可选择渐进式方式进行,即使是土地有限,还是能种植沉香树,在等待的过程中可选择饲养一些土鸡,从而增加收入之余,也提供天然肥料。
沉香树最忌积水地
杨兴盛表示,该园从中国引进莞香1号种子,在本地采取实验性种植后,发现无论是品质及成长速度都比中国种植成果还来得更有优势,加上该品种的树质韧性及生命力强,即使环境恶劣都能茁壮成长。
大马沉香种子不优秀
他说,大马品质的沉香种子并非不优秀,而是幼苗时期容易分叉生长,导致主要的树体分散营养,而来自中国的莞香1号品种则能顺势成长。
“积水或淹水地是种植沉香树的大忌,会导致烂根。”
他说,园主必须选择优良的母树,透过本地的育苗场购买幼苗种植,了解人工结香工序,就能看见其成效。
不建议竹枝“插法”
张纬良表示,结香技术种类很多,野生的天然结香遭砍伐及竹枝“插法”的结香技术,就等同于一次性破坏沉香树体,手法残忍,不建议园主采用。
独创涂抹菌泥结香技术
他认为,该公司是利用独创的涂抹菌泥结香技术,把菌泥涂抹在树干的表面,等待8至12个月结香后,才刮取表面,等待沉香树自然复原后,再重新结香,这种技术远较“杀鹅取卵”来得明智。
他说,为了深入探讨结香技术,他与合伙人曾到访中国、台湾、泰国及印尼收集各国和地区对沉香树结香的技术,吸取经验后,就引进一些技术,并在本地配合拥有30多年种植沉香树经验的黄俗仁,实地展开研究工作,寻找最适合本地沉香树种植及结香的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他表示,花上1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提炼及研发结香的菌泥。他透露,其实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欺骗案,甚至一些出现在国际展销会的沉香木,可能是假沉香、掺杂其他物质的沉香或已“加工”涂抹沉香精油的普通木材。
“沉香木有价,不少骗徒鱼目混珠,多种层次技术的仿造品,让一般的商家防不胜防,可能掉入陷阱。”
品香—养生之道
香道文化(又称品香)是一种养生之道,利用电熏炉的温度熏沉香粉及沉香片,吸入散发的香气,可达到凝气安神及气血平衡的功效,以促进人体免疫力,同时刺激人体嗅觉细胞。
发挥潜在商机
国内种植沉香在本地市场还算新,较少人懂得使用沉香,园主应把眼光投注在酝酿中的沉香市场,发挥潜在的商机。
国外的香道文化不仅牵引本地沉香种植及加工市场涌起,为了让沉香发挥其真正经济价值,本地园主可随时准备抓紧机会,蓄势待发多元化业务,进军到不同的沉香市场。
由于种植沉香树成本低、永续性人工结香的成品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回报率及经济价值高,小园主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种植沉香树,成为开拓投资的主流方向。
菌泥结香更持久
53岁的杨兴盛表示,42岁的合伙人张纬良拥有20多年园艺的经验,7年前在一名友人的推荐下,两人开始接触种植沉香树。
他说,原本两人抱着试水温的态度,在柔佛亚逸文满现有的土地种植沉香树苗,当时候就一直等待时机,也不了解市场需求。
中国市场供不应求
他表示,直到去年9月,两人结伴到中国的展销会上巧遇本地同行,互相交流意见后,惊觉目前沉香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为争取商机,就正式投入及展开结香研究工作。
“目前园内种植数万株沉香树。”
他指出,他们在各地收集菌液点滴、竹枝“插法”及钻洞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结香技术,经过一年来的研究,才创出菌泥结香技术,涂抹菌泥在沉香树表面,无论是结香时间或品质都不相上下,但菌泥结香更为持久及永续。
当记者询及有关菌泥成份时,他强调,菌泥独创的秘方不能对外公开,但为推广种植沉香及结香技术,他开办“沉香学习营及研讨会”
亲自指导小园主如何使用及管理现有的土地资源种植沉香树,以及沉香交易市场等贴士,让园主取得最高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