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防“冒牌货”混淆‧可查询来源 冷冻榴梿设追踪系统

(布城16日讯)大马农业局在联邦农业销售局、大马微电子系统研究院及马来西亚榴梿出口商会的合作下,已为出口到中国与香港的冷冻榴梿建立一套产品追踪系统,可及时追踪和鉴别高品质的榴梿是产于我国,不会被其他的“冒牌榴梿”混淆。
农业局总监拿督慕斯达法卡马尔说,我国出口到中国及香港的冷冻榴梿是高品牌的“猫山王”及“D24”榴梿,基于中国的消费者不会分辨,因此,设立这套系统后,中国消费人可轻易地通过智能手机查询榴梿的来源。
将扩大至其他出口水果
“这套称为(MI-TRACE)产品追踪系统在出口榴梿领域顺利落实后,会扩大到其他出口到外国的水果;估计我国今年至2015年出口水果的总值会达到20亿令吉。”
他今日出席农业部革新日颁奖仪式后,发布这项消息。
大马农业局是于2011年开始与大马微电子系统研究院合作探讨设立MI-TRACE产品追踪系统,并从冷冻榴梿开始使用,然后,扩展至其他出口水果及农产品。
我国去年出口220公吨冷冻榴梿至中国,盈利达2200万令吉。
慕斯达法卡马尔说,我国出口的榴梿,在中国的销量逐年上升,有了这套系统,将提升中国与香港消费者对我国榴梿的信心。
“MI-TRACE系统遵从GS1国际条码与编码的标准,可以收集产品从农场或种植地、加工、包装、物流至市场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
他说,系统也会提供最新产品的认证资料,实现了从种植地或农场到市场的全程监控,让跨境产品贸易的安全及溯源追踪有了更方便与快捷的途径。
慕斯达法卡马尔说,农业局与马来西亚行政现代化及管理策划单位合作在2012年探讨的大马植物检疫许可证网上申请系统,预计可在明年2月采用。

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6个加工中心处理 冷冻榴梿出口中国

吉隆坡2日讯)农业及农基工业部副部长拿督达祖丁说,目前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批准了大马6个冷冻榴梿的加工设备中心(fasiliti),只有通过相关中心处理的榴梿才可出口到中国。
他说,若有新的加工设备中心有意处理出口至中国的冷冻榴梿,可向农业局申请,之后再让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鉴定。
达祖丁在国会下议院指出,农业部鼓励全国榴梿种植者出口榴梿,并会协助业者种植优质榴梿品种如D24、D197(猫山王),因为这类榴梿在中国及新加坡的销售市场非常好。
“为了协助业者出口榴梿至中国,政府致力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要求允许市场入口,当局在2011年5月允许大马榴梿入口至中国。”

浮罗山背榴梿 今年3次收成

(槟岛西南区28日讯)闻名遐迩的浮罗山背榴梿今年出现反常现象,以往的榴梿季节一年只有一次,今年浮罗出现最少三季的榴梿,令人意想不到。
浮罗勿洞榴梿小园主邱源业指出,由于气候转变,导致浮罗山背今年出现多季榴梿,通常榴梿季节是从每年5月开始,大约8月就结束,岂料今年在8月后还有榴梿树陆续开花和成熟掉落。
料气候转变致反常
他说,这种现象很罕见的,他认为是气候转变的缘故,导致多季榴梿的现象出现。他也奇怪,浮罗市面上的榴梿从5月开始没有断过市,陆续有稀稀落落的榴梿飘香上市。
他以本身园丘为例,过去的正常榴梿季节,其园丘的榴梿差不多掉完,不过他最近又发现到,有小部分的榴梿树又开花结果,大约100天后,即明年2月上市。不过他说,上述开花的榴梿产量并不多。
根据浮罗其他小园主观察,目前榴梿开花较多的地区包括乌桥顶和双溪槟榔,其他地区的园丘比较少见。乌桥顶山上有一座榴梿园目前又结满果实,很多小园主纷纷感到惊奇。
红毛丹尖不辣也“反常”
至于美湖的榴梿花期也很反常,根据美湖小园主张伟嵘说,美湖榴梿自今年5月起,每隔两个月就有一小季的榴梿上市。
张伟嵘说,这些小季节的产量都不同,他的园丘今年6月有30%产量,大概有3000至4000粒,8月则有百多粒,10月和12月则更少。
他也认为,榴梿季节反常主要是气候转变的迎向,如今全球的气候都在改变,只是人体感受不到,季节性果树好像榴梿、红毛丹和尖不辣等就会体现出来,这些季节性水果的花期都变得反常了。
“我发现不止榴梿树,连红毛丹和尖不辣都不按照以往的季节开花结果,在正常季节后又再开花结果。”

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无土种植 农业更茁壮



纵观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绿色新革命”已悄然在各国出现。
“绿色新革命”是结合了生物、信息及生态发展技术的的创新农业格局,它以更具前瞻性的农业特征,颠覆了人们普遍对“耕种”的看法。
大马就有一家农场研发出Aqua Organic System(AOS)的无土种植系统,实现“小小地段,大大收成”的终极目标。
由大马农业专家开发的无土种植系统,以操作简单、节水省肥、劳动量少、无连作障碍、高产优质且适用于亚洲国家等的显著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南洋商报》特派记者到这家“现代化农场”一窥这项无四季区别的高效生态无土种植法所具备的潜在发展和商机。
位于峇株巴辖的绿园通绿化农场,以精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不同于传统土耕法或水耕法的崭新农业科技,突破以往无土种植法设备投资大、耗电量高、肥料费用昂贵等缺点的困境,让农民能够在不耕土的情况下,亦能种植出收成果实丰硕、新鲜可口且不含残留农药的有机蔬果。
该公司负责人张华国(51岁)受访时说,该公司以效仿亚马逊生态条件,以3000摄氏度的高温提炼出取代土壤的原矿物质,而在操作系统时仅需要拥有两种原矿物质(Neugro A Neugro B)混合在一起,并透过特制的水管传输活性养分,便能够种植出健康及品质卓越的蔬果。
解决土地不足问题
根据统计,世界人口预计在2050年后增长至90亿,在人口增长、土地面积减少及受污染的情况底下,这套系统预料在未来能够带动“遍地黄金”的社会格局,无论是对投资商、农民、一般民众而言,都会是佳音。
张华国解释,系统能够满足像新加坡、香港等惜土如金的国家的所需,协助他们解决面对土地不足,却需要大量农业种植的情况,而所节约的土地则能作为其他的发展用途。
他说,我国若不能有效改善耕种土地减少的问题,便会成为依赖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农作物进口的工业国,长久下来将导致蔬果价格持续攀高。
申请专利引进中国
这套系统已经成功引进至中国,并且正在申请专利,目前也与新加坡的伙伴洽谈将有关系统引入新加坡,并在停车场或楼层顶楼进行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
该系统的诞生,被视为是大马农业革命之一,代表着大马农业科技的突破。
鼓励民众自己种菜
峇株巴辖农业局局长罗斯丁曾在日前为该系统进行推介时公开表示,官员在峇县市场采集的传统土耕蔬菜样本上,检验出约60%的样本含有农药残留,其中包括已被禁止使用的农药。
张华国就农药残留的问题表示,自己从事农药行业已逾30年,由于有感农民为减低害虫破坏农作物而大量喷洒农药的弊病严重,而耗费长时间研发“AOS系统”,以鼓励民众自己种菜。
大量的农药喷洒虽然能够杜绝害虫问题,却也导致部分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上,其余的则破坏耕种地的土质,造成污染。
推广系统充生物教材
由于无土种植法的栽种过程简易且具有科学专业的教育性质,因此绿园通绿化农场计划将这项无土种植系统带入校园,并将系统作为实际的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并从中了解无土种植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华国说,农场峇株农业局的穿针引线下,日前在局内举办了有关农业种植及无土种植法的研讨会,与来自峇县学校的老师交流,希望透过“分享”的方式,推广这项无四季区别的高效生态无土种植法。
他认为,现代人若继续为了科技发展而大肆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那么下一代的生活质量将会越来越差,未来也毫无发展空间。
发展前景更广阔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的无土种植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较滞后,但是从这项系统看来,依据亚洲国家所专研而出的无土种植系统将更具优越性,并且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这项系统已完成了“满月蔬菜”的种植实验,奶白、菜心、菜胆、青葱、芥兰等农作物约在播种后的30天内,便能“收割”。
张华国指出,利用这项系统所种植的蔬果“收割”尽管方式简易,只需要轻轻将农作物拔出,并清理根部所缠有的原矿物质,便大功告成。
系统也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提升工程”,并取名为“AOS攀藤系统”,让它们能够“攀上枝头”,以攀藤的方式协助农作物吸收更多的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取得更为充足的养分。
获柔佛农业局重视
张华国在随后表示,这项系统从研发至今,获得了峇株农业局的推介及柔佛农业局的重视,尽管并未与相关单位有直接性的合作关系,峇株农业局仍在局内架设上述系统,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无土种植所带来益处。
他指出,该农场研究团队目前也正在着手进行转基因农业技术的研究工作,虽然仍在初步阶段,但有望能够在未来取得良好突破,为国家农业开更具有挑战性的农业格局。
“普罗大众对于转基因种植存有刻板印象,认为经过改造的东西都对人体存有害处,实施上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在“物竞天择”(Natural Selection)的情况下演变成现有的形态,转基因种植只不过是透过科技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