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媲美进口货 大马葡萄毫不逊色

不要因吃不到大马葡萄,就说葡萄酸! 四季如夏,原本不产葡萄的大马,目前已有3个州真的已生产葡萄,只不过还没“打入市场”,不过人们却可通过生态之旅,看到一片片葡萄成熟的美景。 如果说,大马葡萄不比外国葡萄逊色,你相信吗? 玻州农业局于1987年开始,就花了20年的心血,通过生物科技的改良下,研发出7类大马品种。 除了玻璃市葡萄园由农业部管理,吉打及森美兰州皆由私人经营,这3座葡萄园朝向生态旅游发展,开放让民众参观。 种植葡萄是新鲜体验,在炎热气候栽种出本土品种的葡萄,确实农业科技创新突破。 虽然当前在葡萄产量方面的收益不显著,但,从长远的经济效益,看好葡萄种植业的展望和潜能。毕竟,在炎热潮湿、无四季之分的国家,种温带水果,需要费心思经营和规划。 《南洋商报》走访2个位于玻璃市州武吉敏登及吉打州锡县市镇柏里斯葡萄园。 为打造成生态旅游,让到来观光的游客一睹葡萄成熟风采,这2座葡萄园发展为无季节性的“生产”葡萄,品种包括青葡萄、红葡萄、黑葡萄及青黄葡萄,并分无有籽及无籽。 种葡萄需干旱气候 玻璃市是全马首个州属,率先开发葡萄种植,为我国农业缔造新展望,更是继玻璃市香芒之后,多了一项独有的特产。 玻州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1年有3至4个月旱季,土质含有机肥,葡萄适宜在玻州种植的生长条件,它需较长的干旱气候,不需太多雨水,要地下水源。 通过马泰双边友好合作,玻州农业局于2005年到泰国取经,引入技术,并选择适合本土的品种,农业局把不同品种葡萄分配在一年内培植收成,成为非季节性水果。 大马葡萄保鲜耐存 在目前,市场还买不到大马葡萄,只有在葡萄园才能购买到大马葡萄。 大马葡萄的味道是不是有点酸?大家是否“吃不到大马葡萄,说葡萄酸”?事实上,大马葡萄味道不逊色进口货。 本地葡萄的价格虽比进口货贵,惟与其保鲜耐存,物有所值。 由政府当局种植的玻璃市葡萄,精致包装的半公斤,一律10令吉。 私营的吉打柏里斯葡萄的售价,则以有籽及无籽之分,有籽的半公斤包装是13令吉,无籽15令吉,若是自行采摘,1公斤50令吉。 玻农业局副主任●刘伟汉 不着重生产没研发 玻州农业局副主任刘伟汉说,虽然该葡萄园没全面促销,但访客人数却不断增加,而该局重点是把玻璃市葡萄园,推广为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到玻州旅游,带动州内的经济发展。 他说,目前,不着重在生产,没花太多心思在研究与开发,该局与州政府合作,一直在改善旅游生态设施。 他认为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很难断定未来,可能有一天,会放眼产量目标。 “葡萄需要100天的甜度,若90天采摘,就较酸,我们通过人工,从落叶直到开花、结果,呈现葡萄种植过程的每个程序,让访客学习体验,值得一游。” 吉打柏里斯葡萄园经理●琳达 维持费高价格合理 Excel Agrotech有限公司经营的吉打柏里斯葡萄园于2007年开始在峇笃湖畔的4依格葡萄园运作,目前种1000棵果树,开放予公众参观,另有36依格在距离15公里外的双溪色南种1万3000棵葡萄树。 葡萄园经理琳达说,该公司每个月平均生产1.5公吨葡萄,产量只供本地访客需求,葡萄园内种植4个品种葡萄,而该公司并推出各项葡萄成品,包括果汁及果酱等。 她认为本地鲜葡萄价格虽比进口货贵合理,因为它新鲜,而本地的维持费很高。 “进口葡萄从采摘、包装至运送上市,最少要花约一个月时间。” 他说,种葡萄为本地水果,是新兴行业,而在80年代,玻州就开始带入葡萄种植,所以,该公司与当局有所联系,向玻璃市葡萄园取经。 “我们不断在改进葡萄园的管理与经营,平均每日有300名访客,旺季时,甚至超出1000人,访客来自全马,甚至远至新加坡和泰南游客。” 农业局官员●卡马如丁一年可结果2次 负责主管葡萄园的农业局官员卡马如丁看好葡萄种植业的展望,玻璃市葡萄园有很大潜能,而于2005年开始播种的10公顷园地尚未全面使用,只发展50%。 他说,葡萄确实可在本地种植,只要按照正确的培植方式和生长阶段,一年可结果2次,若管理得当,产量会很好,回收可观。 “葡萄长果后,从青色转成黑或从青转成红的成熟期都一样,约120天,而这里待售的鲜葡萄只冷藏1至2个星期,反观海外进口葡萄,要花1至2个月物流输入。” 他说,去年统计,有3万名访客,而周末或学校假期的人潮最多,甚至一天多达500至700人。 他说,这里的设施还不齐全,园艺基建欠缺,美化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工程仍在进行中。 掌管玻璃市葡萄园●罗斯兰 访客不得自行采摘 承接掌管玻璃市葡萄园的罗斯南说,玻璃市葡萄园于2011年开放予公众参观,目前种植4000棵果树,每棵树生产约3至4公斤葡萄,每次收割约70公斤至80公斤,只应付访客需求。 他说,访客仍不得自行采摘,因为若任由他们采摘,会造成果树受损。 “入门收费:成人3令吉,12岁儿童1令吉,除了星期一休假,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上午9时至傍晚6时。”

氣候不穩定 榴槤歉收價格略漲

(檳島西南區20日訊)一年一度的浮羅山背榴槤季節又來了,如今早開花的品種榴槤如“604”已陸續上市。不過由於過去5個月天氣不穩定,一些地區歉收,價格可能稍貴。 美湖小園主公會主席張偉嶸告訴光明日報,該區榴槤比去年少一半,年初開花的榴槤樹,至今只有30%左右的收成,主要因素是幾個月前的氣候不穩定。 “年初的雨水多,榴槤樹也開很多的花,但是來到4月天氣時冷時熱,很多都凋謝無法結果。” 他披露,鑒於歉收所以該區的榴槤會有很好的價錢,上個星期“604”及“小紅”已掉落,如今美湖一帶每天至少會有50顆榴槤推出市場,預料6月中是巔峰。 “各品種的榴槤價錢是大同小異,但是還是必須看產量而定,今年可能價錢會不錯。”雙溪檳榔寶盛園園主鄭德生指出,今年該區的收成與去年不相上下,但並非豐收年,不過鑒於氣候不穩,今年可能榴槤季節會長達3個月至8月。 “現在還有一些榴槤才開始結果,所以來到8月還會有榴槤吃,這是今年的特色。” 他說,目前“604”已開始售賣,但是不多,必須等至6月初才會大量收成。價格胥視品質而定,一旦購買的人多,價錢會逐漸穩定。 “如今的消費者都喜歡吃一些名種、味道香濃的榴槤,價錢只要合理他們並不在乎稍微昂貴。” 他也預測,今年雙溪檳榔的榴槤產量可能是浮羅各區中最多的一區。雙溪檳榔的榴槤因樹齡久,所以品質受到保障,當中以“坤寶”、“青皮紅肉”、“小紅”等聞名

檳城‧批發商:產量太少了!‧榴槤出口潛能受限

(檳城)檳城榴槤沒有冷凍出口中國的經濟潛能,能夠出口國內其他州屬和新加坡已經算是很好了! 著名的檳城名種榴槤於大選欲來風滿樓的今年3月第二個星期,已靜悄悄的果熟墜地,可惜產量少得可憐。那是今年果王主要生產季節第一期花差強人意的生產表現。 現在檳城果王季節第二期花的果實,再次靜悄悄的果熟墜地1個星期左右。可是,本地榴槤市場還是靜悄悄的,究其原因,原來是產量太少了。 一名把生意擴展到彭亨的浮羅山背榴槤批發商秦亞成(47歲)說,檳城榴槤的產量太少了,限制了檳城榴槤冷凍出口中國的潛能。 著名攤子未見榴槤蹤影 就以本季的兩期花產量來說,即使榴槤果熟落地,在市場上泛不起漣漪,喬治市的著名榴槤攤子,中路、安順路、車水路、牛干冬的榴槤攤未見蹤影。 原因是,3月墜地的第一季花果王,在滿樹開花時剛剛遇到連綿大雨,以致絕大多數花朵脫落結不成果實。 榴槤對氣候要求嚴格,在開花之前必須有一段乾旱的日子,才會綻放許多花蕾,在花謝的結果期,太多的雨水也會降低它的結果率。 第二期花的情況雖然好一些,也只不過有30%至40%的花朵結成果實,產量少得可憐,以致第二期花榴槤上市一個星期,市場還沒有動靜。 達不到所要求規模 檳榴槤無法冷凍出口 檳城榴槤即使盛產,也無法冷凍出口中國。原因是還達不到所要求的經濟規模。 冷凍出口必須把榴槤分類,例如檳城名種榴槤“紅蝦”,和“葫蘆”,必須分開來冷凍。現實情況是,這些深受歡迎的名種榴槤,連銷售外州市場和出口新加坡都不夠,更不要說向中國出口冷凍榴槤肉了。 更何況,即使全部品種加在一起的檳城榴槤產量,也是有限得很,達不到出口冷凍榴槤的經濟規模。 外州榴槤產量驚人 秦亞成到彭亨批發榴槤時發現,外州的榴槤產量驚人,當地主要的3個品種,“貓山王”、“竹腳”,和“D24”,單一品種的產量可以達幾十噸,甚至幾百噸。 因此,彭亨榴槤可以冷凍出口中國,而檳城榴槤並沒有在過去兩年政府進行的外銷榴槤計劃下受惠。 他說,柔佛榴槤也參與冷凍銷售中國市場計劃,它的著名品種“D13”,和“皺子江海”,皆達上百噸的驚人產量。 蘇琮翊:檳榴槤產量少價格高 浮羅榴槤批發市場178號攤格東主蘇琮翊(47歲)告訴《大北馬》,目前的檳城榴槤產量少價格高,要到7月中榴槤大掉時,才能吃到比較便宜的檳城榴槤。 他說,今年檳城榴槤的最後一期花正在盛開,如果天氣適合沒有連綿大雨,最後一期花所結的果王可於4個月後的9月陸陸續續的大量上市。 這意味著今年的榴槤季節會很長,自今年3月至接近年杪都有榴槤上市。 問題在於,榴槤產量若高,價格會趨軟,產量低則價格企高。 他說,目前的第二期花榴槤不便宜,市場上比較多的“早花604”,每公斤賣25令吉,稀少上市的“貓山王”價格高至50令吉。 他說,估計目前的檳城榴槤企高的價格,必須到兩個星期後榴槤比較多的時候,才會調低。 郭沶莨:有6期花 3至9月尾有榴槤上市 浮羅雙溪檳榔“萬里香榴槤”負責人郭沶莨(26歲)說,今年的檳城榴槤有6期花,自3月中至9月尾有榴槤上市。 他說,3月的首期花只有15%結果,產量少得很。 浮羅雙溪榴槤向來是檳城榴槤最早果熟墜地的產地,目前當地的“早花604”、“葫蘆”、“坤寶紅肉”、“小紅”等名種已上市。 由於產量少,萬里香的榴槤只在他們設於路邊的榴槤攤售賣。它的地點是環遊檳島必經之地。記者採訪他們時,見到來自中國和阿拉伯的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前來吃榴槤。 一批4人的中國廣東省遊客,在那裡開了1個賣1公斤35令吉的“金葫蘆”,淺嘗即止便乘車離去。 郭沶莨說,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買榴槤,價格都一樣。

理大研發提煉成有機粉狀‧榴槤殼去除體內重金屬

(檳城)被視為垃圾的榴槤殼獲得廢物利用,研發成可食用的有機粉狀,有消除人體積藏的有毒重金屬功能,提昇人體體質,可防範人體細胞異變,特別是癌細胞。 它是由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工業科技院副教授阿茲哈所研發,即從榴槤內殼,即白色內殼部份,經過提煉後產生有機的粉狀,食用後對消除體內重金屬有很大的作用。 參加國際賽奪銅牌 阿茲哈今日(週二,11月4日)在一項新聞發佈會公佈其對榴槤殼研發的成果。這項研究成果提呈參與國際科技研發競賽中,獲得了銅牌獎。 他說,人類每天接觸各類的金屬,主要為鉛、鐵、水銀、砷及鎘等。這些重金屬充滿空氣、水源、食物、家具及玩具等,而人類從呼吸、食用及皮膚接觸等,把這些重金屬“引進”體內。 他指出,如果未有效把這些重金屬排出體外,日以累積,將影響體內的腎功能、生殖系統、肝臟、頭腦、神經中樞及可能導致細胞異化,癌症的產生。 理大樂意與商家合作 他說,過去兩年來,他對榴槤內殼的白色部份進行改造,製成可食用的有機粉狀,可溶解在水中後,食用後進入人體,可吸收有毒的金屬,通過排尿排出體外。 他表示,據試驗統計,食用榴槤殼提煉的粉狀後,最易排出體外是銅、其次是鉛。服食方法是每天1至2克,可摻拌開水或果汁一起飲下。如果是常暴露在重金屬環境的人士,份量可增加5至10克。 他說,這項研發成果好處良多,如可以解決數以萬噸計的榴槤殼問題、研發產品可排除體內的重金屬等。理大樂意與商家合作,共同商品化有關研發的成果,以讓更多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