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媲美进口货 大马葡萄毫不逊色

不要因吃不到大马葡萄,就说葡萄酸! 四季如夏,原本不产葡萄的大马,目前已有3个州真的已生产葡萄,只不过还没“打入市场”,不过人们却可通过生态之旅,看到一片片葡萄成熟的美景。 如果说,大马葡萄不比外国葡萄逊色,你相信吗? 玻州农业局于1987年开始,就花了20年的心血,通过生物科技的改良下,研发出7类大马品种。 除了玻璃市葡萄园由农业部管理,吉打及森美兰州皆由私人经营,这3座葡萄园朝向生态旅游发展,开放让民众参观。 种植葡萄是新鲜体验,在炎热气候栽种出本土品种的葡萄,确实农业科技创新突破。 虽然当前在葡萄产量方面的收益不显著,但,从长远的经济效益,看好葡萄种植业的展望和潜能。毕竟,在炎热潮湿、无四季之分的国家,种温带水果,需要费心思经营和规划。 《南洋商报》走访2个位于玻璃市州武吉敏登及吉打州锡县市镇柏里斯葡萄园。 为打造成生态旅游,让到来观光的游客一睹葡萄成熟风采,这2座葡萄园发展为无季节性的“生产”葡萄,品种包括青葡萄、红葡萄、黑葡萄及青黄葡萄,并分无有籽及无籽。 种葡萄需干旱气候 玻璃市是全马首个州属,率先开发葡萄种植,为我国农业缔造新展望,更是继玻璃市香芒之后,多了一项独有的特产。 玻州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1年有3至4个月旱季,土质含有机肥,葡萄适宜在玻州种植的生长条件,它需较长的干旱气候,不需太多雨水,要地下水源。 通过马泰双边友好合作,玻州农业局于2005年到泰国取经,引入技术,并选择适合本土的品种,农业局把不同品种葡萄分配在一年内培植收成,成为非季节性水果。 大马葡萄保鲜耐存 在目前,市场还买不到大马葡萄,只有在葡萄园才能购买到大马葡萄。 大马葡萄的味道是不是有点酸?大家是否“吃不到大马葡萄,说葡萄酸”?事实上,大马葡萄味道不逊色进口货。 本地葡萄的价格虽比进口货贵,惟与其保鲜耐存,物有所值。 由政府当局种植的玻璃市葡萄,精致包装的半公斤,一律10令吉。 私营的吉打柏里斯葡萄的售价,则以有籽及无籽之分,有籽的半公斤包装是13令吉,无籽15令吉,若是自行采摘,1公斤50令吉。 玻农业局副主任●刘伟汉 不着重生产没研发 玻州农业局副主任刘伟汉说,虽然该葡萄园没全面促销,但访客人数却不断增加,而该局重点是把玻璃市葡萄园,推广为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到玻州旅游,带动州内的经济发展。 他说,目前,不着重在生产,没花太多心思在研究与开发,该局与州政府合作,一直在改善旅游生态设施。 他认为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很难断定未来,可能有一天,会放眼产量目标。 “葡萄需要100天的甜度,若90天采摘,就较酸,我们通过人工,从落叶直到开花、结果,呈现葡萄种植过程的每个程序,让访客学习体验,值得一游。” 吉打柏里斯葡萄园经理●琳达 维持费高价格合理 Excel Agrotech有限公司经营的吉打柏里斯葡萄园于2007年开始在峇笃湖畔的4依格葡萄园运作,目前种1000棵果树,开放予公众参观,另有36依格在距离15公里外的双溪色南种1万3000棵葡萄树。 葡萄园经理琳达说,该公司每个月平均生产1.5公吨葡萄,产量只供本地访客需求,葡萄园内种植4个品种葡萄,而该公司并推出各项葡萄成品,包括果汁及果酱等。 她认为本地鲜葡萄价格虽比进口货贵合理,因为它新鲜,而本地的维持费很高。 “进口葡萄从采摘、包装至运送上市,最少要花约一个月时间。” 他说,种葡萄为本地水果,是新兴行业,而在80年代,玻州就开始带入葡萄种植,所以,该公司与当局有所联系,向玻璃市葡萄园取经。 “我们不断在改进葡萄园的管理与经营,平均每日有300名访客,旺季时,甚至超出1000人,访客来自全马,甚至远至新加坡和泰南游客。” 农业局官员●卡马如丁一年可结果2次 负责主管葡萄园的农业局官员卡马如丁看好葡萄种植业的展望,玻璃市葡萄园有很大潜能,而于2005年开始播种的10公顷园地尚未全面使用,只发展50%。 他说,葡萄确实可在本地种植,只要按照正确的培植方式和生长阶段,一年可结果2次,若管理得当,产量会很好,回收可观。 “葡萄长果后,从青色转成黑或从青转成红的成熟期都一样,约120天,而这里待售的鲜葡萄只冷藏1至2个星期,反观海外进口葡萄,要花1至2个月物流输入。” 他说,去年统计,有3万名访客,而周末或学校假期的人潮最多,甚至一天多达500至700人。 他说,这里的设施还不齐全,园艺基建欠缺,美化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工程仍在进行中。 掌管玻璃市葡萄园●罗斯兰 访客不得自行采摘 承接掌管玻璃市葡萄园的罗斯南说,玻璃市葡萄园于2011年开放予公众参观,目前种植4000棵果树,每棵树生产约3至4公斤葡萄,每次收割约70公斤至80公斤,只应付访客需求。 他说,访客仍不得自行采摘,因为若任由他们采摘,会造成果树受损。 “入门收费:成人3令吉,12岁儿童1令吉,除了星期一休假,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上午9时至傍晚6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