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没几个人知道,那是不起眼的薄荷树。
槟岛有一农户发现“百年收成”这个秘密,决定把园地全部改种薄荷树....
薄荷叶,在大家印象中,是透着沁人心脾的独特香气,不过外表却是毫不起眼的农耕物。
别小看它只是那几片小叶子,却是南洋多道佳肴包括咖哩鱼头、咖哩面及拉沙等美食的重要佐料。
要为一道道南洋美食画龙点睛,就不可少了它。
当我们提到薄荷时,脑海就自然会闪出“清新凉爽”这个字眼。
当今红遍大马及外国的槟城白咖哩面,如果少了薄荷叶的衬托,相信也难“红”遍天下。
同样的,当你在槟城这个小食天堂,看着端上座的咖哩面或拉沙没有薄荷叶影迹时,肯定会感到失落,像缺少点什么似的。
薄荷叶对槟城小吃有着完美的搭配,《南洋商报》记者前往槟岛浮罗山背,找到槟上硕果仅存的薄荷园,访问农场主人韩天平。
兄弟分工打理薄荷园
在记者抵达薄荷园时,大家都被映入眼帘的美景吸引,更适逢农历新年期间干旱异常的天气,大家都被迎面吹来的凉风“惊醒”,人人精神为之一振。
进入园地后,无比清新的空气,伴随着阵阵扑鼻的薄荷香气,更是长期在城市居住所不能感受到的享受。
面对怡人山景,记者对园主的耐力,每天穿越海拔1000尺以上的山岭野地,辛勤开垦菜园深为感动。
这片园地的园主韩天平,长期和兄长联手打理着两大片的薄荷园。
他们兄弟分工,兄长就打理“下半山”农地,他本人则守住山顶园地,两人联心,其利断金。
日产50公斤薄荷
53岁的韩天平虽然年逾半百,却很精壮,不过长期暴晒在太阳下,皮肤黝黑。
他在山里奔走时,精力不输年轻小伙子。
闲聊中,问到他何时开始当农夫,他说从小父亲就带他们兄弟们到菜园干活,边看边学,长大后就接手父亲工作,让老人家可以退休。
他的薄荷园面积约两依格,每天生产量有50公斤左右。
通常,他会在山上忙碌工作一天后,将摘下的农作物捆好,再骑着电单车载到山下卖给菜市集的收购商,由后者分发给菜贩们。
不强求孩子接手农地
对于从小就扛起锄头做粗重菜园工作的他,延续父亲的家族生意不是问题,惟现代的社会观念不同,他不会强求孩子接手其农地。
不过,他还是鼓励孩子在假期时,多往山上跑跑,学习农耕经验。
“我希望孩子是在健康环境中成长,有个快乐童年。”
大园地只需2人照料
诺大的园地,只有“二夫”当关?
询及他雇用多少外劳协助打理其薄荷园时,韩天平腼腆笑称,由以前到现在,都是他和兄长各自负责本身菜园,没有假手于人。
这么大面积的薄荷园,如何可能动用一二个人在照料?
韩天平解释,他父亲年代还有种植其它菜类,用了不少人力。
舍弃其它农作物
后来,到他们兄弟接手后,发现薄荷树可以耐种100年之久,决定舍弃其它农作物,全面改种薄荷树。
这个决定,让他们兄弟省下不少人力。
“我们同时也省略收割成果后,必须重新播种的艰辛步骤。”
热天影响农作物成长
韩家两兄弟就在农地工作了几十年,从不言倦。
纵然,每天他们得耗上8、9个小时在菜园里浇水、抓虫、施肥、收割以及捆绑农耕物等工作,但所用的人力,真的是超少。
不过,天敌是天气。从事这一行,农户都是要看天气赚钱。
就如,最近1月到2月份,槟城各地白天都酷热无比,晚间却出现低温度异状,确实会影响农作物成长,包括薄荷树的收成。
韩天平说,如果天气过于闷热又没下雨,会导致薄荷叶长得不够好,叶子面积缩小,有一些或呈现黑色。
在这种情况,他们就得与“天斗”,在大热天时多浇水,通常一天可能要浇上3回。
最怕害虫侵袭
比起其他的菜类,薄荷树叶子被采摘后,很快会长出新叶,生生不息,源源不绝,不需要翻土播种。
韩天平说,与父辈比较,他们已“很幸福”了。
他说,在父亲的年代,他们每天都得徒步上山,然后日落后又带着疲惫步伐归家,肩膀上总是担着沉甸甸的农作物,过的是典型的山地人家生活。
虽然不怕生活上的苦,但薄荷园主也和许多菜农一样,最怕农耕物遭害虫侵袭。
别小看一些蝴蝶幼虫的杀伤力,有时候,几只小虫所引起的菜农恐惧是外行人无法理解。
一旦感染到严重的虫毒,在短短几天就会导致整片菜园全数报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