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芙蓉靠近芭蕾边郊区的一段地,有一个以无土栽培蔬菜的绿色农场,农场主应用椰丝掺混烂水果及咖啡渣的酵素肥料,栽种富口感且美味的日本黄瓜、茄子、生菜、姜、葱等绿色蔬菜。
无土栽培种出的蔬菜质量好,让蔬菜种植活动从土壤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突破传统农业的旧框框,甚至可在远洋轮船上栽种。
渗合酵素营养液的椰丝代替天然土壤,给农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可使作物蓬勃生长。这类绿色农场是由台湾籍农户蔡森峰(63岁)投资创办,儿子蔡宗志(32岁)协助经营打理。
蔡森峰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此种可自动调控的无土栽培是精致耕作的高新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栽种蔬菜不需依赖土壤,可以因地制宜,可选用椰丝,或锯木屑、稻壳、炉渣、岩棉、蔗渣等非天然土壤基质材料作种植床,也不必施化肥或农药。”
种安心菜只需阳光和水
蔡森峰早期在台湾念药剂系,后来到马来西亚森美兰的马口投资开设汽车零件厂,生产汽车塑制防撞部件,后来到中国深圳及上海经营生意。
3年前返回芙蓉,因一次发生轻微中风,改变他对营养及养生观念,他在芭蕾附近洽购一段1.6英亩的工业地,改建为蔬菜农场,及采用“鱼菜共生”
(Aquaponics)的复合养殖技术,自己种菜养鱼,以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他说,因鱼菜共生的系统装置,耗费巨资,投资回酬效益低,后来他选择应用无土栽培的技术知识,及大力推广此类无污染种植法。
“因为要改变土壤,就须耗费三几年才能改变;无土栽培就不用整地开耕,在沙漠、出海远洋的船都可栽种。”
蔡森峰说,只要有阳光和水就能种出美味、健康的安心菜。
烂水果咖啡渣充酵素肥料
蔡氏俩父子每天到处回收烂水果及咖啡渣,再将它们捣碎及经过发酵,利用作酵素肥料,再与椰丝掺混,作为栽种蔬菜的植床,然后栽种台湾改良的日本黄瓜、茄子、姜、葱、生菜等。
他们把此种无农药、无污染的蔬菜产品,运送给有机认证的justlife有机食品专卖店代销。
蔡宗志说,政府没有协助大力宣导和鼓励有机蔬菜认证与行销,不像台湾有农会组织、或中国有农研会给农户提供系统农艺知识的教导,及提供种籽研发。
他说,有机产品认证的程序繁琐且缺乏透明,以及民众对有机产品缺乏认知,都阻滞有机产品的行销与发展。
“无土栽培能帮助生产安全、健康、美味的有机菜,但,精耕细作没法实现大批量生产,因为着意追求商业利润,就会在耕作过程掺合杂质,这是一项良心的事业。”他希望能够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的行销宣导,通过组团参观,让消费民众亲眼监察农户如何栽种有机农作,加强农户与消费者的互动。
鱼菜共生结合无土栽培
蔡宗志(32岁)解释说,绿色农园是采用鱼菜共生(Aquaponics)的系统与无土栽培结合,组建发展起来的有机农园。
他说,该系统是将鱼的粪便和水中的杂质分解过滤,再将氨的尿素成份供给魚池上的蔬菜,蔬菜的根系会把鱼池的水净化,重新供给魚应用。
“这是一种结合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系统。”
他说,该农场内的养殖鱼箱的“耕养”装备与无土栽培的菜园,与鱼菜共生的复合养殖原理是一样的;在魚池里养殖鲫鱼和塘虱,含有氮氨成分的魚类排泄物的废水就拿来种菜,栽培蔬菜就不需添加肥料和农药。
他说,这套平衡系统,能洁净水质,形成魚帮菜、菜帮魚的良性循环。
“初期种菜曾施化肥,一次因发现没法洗涤泄落地面的化肥,从此就改弦易辙,更加推崇无施农药的耕作法,以确保没有农药残余。”
通过网络拓展行销市场
“我们通过家庭分工经营绿色农场,父亲因拥有无土栽培的农业知识,就负责秧苗栽培,母亲负责修剪,我负责浇灌;市场管理也是我的强项,我也负责拓展产品的行销渠道。”
他说,参与无土栽培的耕作,一开始时稍感困难,但只要克服某些技术难题,一切就水到渠成;当我们看到自己栽种的蔬菜及瓜果成熟时,就会欣喜若狂。
他说,初期栽种的蔬菜都送给亲友吃,后来就通过网络拓展行销市场。
无土栽培具多项优点
1.在不宜耕种的沙砾贫瘠之地,废弃场地,或住处的窗台、阳台、走廊、屋顶者能以无土栽培的方法栽种蔬菜植物,净化空气、节约用水,没有环境污染。
2.无需整土开耕、除草、土壤消毒、追肥等繁琐工作,有助于扩大管理规模;可采用微管道灌溉系统,提高肥料利用率,及节约水肥。
3.防止土壤病原传播的多种病害,切断虫害传播渠道,改善根际微环境,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及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土壤盐渍化及重茬减产现象。
4.更好协调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关系,发挥高产潜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