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严肃看待农业‧朱乾海博士
一位80多岁,德高望重的种植界人士,站在台上演讲,虽然他下台时对我说演讲不精辟,但我觉得醒脑的言论是值得纪录下来的。
我自己先写开场白:我国著名的产米基地之一适耕庄,最近传来出现新病害,农业部说新病害是因为引入台湾高产品种没有经过检疫程序。农友吐点苦水说,好东西自己没有,拿台湾好品种来种,别怪罪呀!说实话,稻米、瓜果、蔬菜、花卉,台湾或泰国的确种得经我们好,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政府的关注和实惠的支持。
老演讲嘉宾说,不知为什么,泰国政府很支持及鼓励农业,他们没有像大马的大油棕园或橡胶园,他们的农业几乎全属于小园主,他们种稻谷、甘蔗和水果,种得好,产量高。菜市上,很多时候可以买到比我们自己种的便宜的泰国水果。
小园主忽略其他作物近两星期,一个中型木瓜9令吉,一公斤发育不良的Berangan香蕉4.20令吉,虽然这些本地最普遍的水果已令收入低的民众拿起来又放下,最后还是吃不起走开,侭管如此,本地水果还受欢迎。印尼的情况比我们遭“商余”版一篇“贫乏不堪的印尼水果”这样报道:印尼地大,火山土肥沃,但榴梿肉薄味淡;木瓜虽大其味臭黄;红毛丹又小又酸,杨桃裡外一致,有如白开水,拉达利香蕉吃下肚会胀气,西瓜比大马种的小一半,没半点甜味。比较好的爪哇芒果,一粒400克价3令吉。
大马和印尼种油棕很成功,是不是小园主给油棕宠坏了,除了油棕,其他作物种不好也罢。
回到演讲内容,泰国是世界第二大的细长米(long grain rice)出口国;第二大的蔗糖出口国,在巴西之后;世界最大的罐头黄梨及金枪鱼出口国。油棕厂的鲜果串不但全来自小园主,油厂利用固体及液体废料发电出售给国家发电厂,大马有大小油棕厂250家,如果都能生产电源,收益不小。
种植领域人才需求大
演讲嘉宾面对种植人,多数是年轻一代,博特拉大学指出,到2020年,大马油棕面积有可能增加到7百万公顷,需要园丘经理3550人,副经理7110人,这还不包括大马园丘公司在海外园丘,经理级人才的需要。演讲人少不了谈到园丘管理的接班人问题。
他们必需具备独立管理园丘的能力,基本的组织能力,足夠的技术才干,创始和推动团队的能力,领袖风范,决策和果断能力,正直和透明,沟通和语言能力。汗牛充栋的工商管理书籍都有这些章节,我年轻时读过这些书,感到工作充满挑战。后来才发现父母没有给我们领袖的基因,现实又扼杀了我应有的机会。
向年轻种植人讲园坵管理的接班问题还是合时的,不过油棕只是农业的一部分,年青种植人有朝一日兼具政治智慧,大马整个农业的发展有待他们挥拳跟进。
农业不好main main(玩玩),别随便让一个人当起尊贵的副农业部长。阿弥陀佛。
大馬榴槤在華前景看俏
大馬榴槤攻中國市場3年餘,市場競爭力仍與泰國榴槤有一定差距。大馬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是冷凍榴槤,售價是500克約200元人民幣。泰國榴槤在中國是整個新鮮賣,售價是1公斤20元人民幣,自然占優勢。
為了避免與泰國榴槤硬碰,大馬冷凍榴槤在中國的銷售路線是集中在中上消費者身上。這是正確的商業策略。即使是冷凍,大馬榴槤還是屬於上乘的品種,包裝和儲藏得當,還是能保持一定的新鮮度,只要我們嚴守品質,市場競爭力增強,假以時日必能佔據更大市場份額。
泰國榴槤在中國市場已經深耕20餘年,論資歷當然它們是老大哥,中國人接觸多了,印象自然深刻,聽到或者看到大馬榴槤,有的中國人還真的不相信大馬也有生產榴槤。其實,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或者感到挫折,畢竟中國幅員遼闊,當地人口也未必人人皆熟悉外面世界,大馬榴槤才進入中國3年,在泰國榴槤先聲奪人下,印象度和接受度自然被壓下,這方面需要靠迎合中國市場口味和推陳出新的促銷和宣傳手法來改進。
令人鼓舞的是,自從大馬冷凍榴槤出口到神州後,在華銷量是年年上升的,並沒有發生某些人所指的滯銷現象。大馬榴槤出口商會預估未來出口量會持續上升。目前涉及出口榴槤到中國的公司共有5家,他們這批開荒牛,即使在商言商,在提昇大馬榴槤的國際形象和加強市場競爭力方面,付出良多。他們可謂從開發到宣傳,成本都是自行承擔。至目前為止,資歷尚淺的他們收支平衡,達到盈收則需時。
根據他們的經驗,價格和新鮮度的挑戰需要克服,包括改善冷藏設備和具有冷藏設備的運輸工具,如何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新鮮度,運輸時間和貨源是否充足也要關注,以確保在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並使價格更大眾化。
除此之外,行銷策略和宣傳手法得投入更多資源和心力,目前出口商應對泰國榴槤的行銷策略,是打出天然、新鮮和營養的口號,以擄獲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心。
政府宜伸出援手,除了協助商家在中國打廣告,積極向中國人宣傳大馬榴槤的特點和優勢外,也必須透過擴大和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協定的簽署,引領大馬商家與中國企業展開聯營計劃,讓出口到中國的榴槤等產品,能透過聯營計劃開拓更多的銷售通路,避開與泰國產品直接競爭,打開本身的另一片天地。
大馬榴槤進軍中國市場,的確是起步比別人慢,加上地理環境使運輸處於弱勢,在研發和推廣方面的投入不足,效果和收益自然輸給泰國,唯我們只要加把勁,認清弱點並加以改善,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官商加強合作,大馬榴槤總有一天能成為中國人的首選。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三个家庭三个故事 务农要对得起良心
一支草、一点露。
大马在早年以农业立国,许多人的桌前饭,靠的都是大地所赐。
这一集,我们为读者介绍三个家庭三个故事,他们都是务农养家育子,不过,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良心当饭吃”,不敢乱投农药的农户。
彭亨州文打新村农户●张福财:自己良心过不了
下重药,可解决虫害问题,可为你赚进真金白银,你是否下得了手吗?
彭亨州文打新村土生土长的张福财,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搬来日利谷,从在十七、十八岁就开始学种菜。他说:我真的过不了自己的良心。
张福财在21岁,娶太太,买了这两段芭场。第一个芭场我父母有赞助,几千块买一段芭场,父母是特地买给他们,当作结婚礼物。
“回想起来,虽然是那几千块,我真的非常谢谢我父母亲。”
香蕉树患心腐病
他的太太吴秀英说,嫁给他后做农,主要负责除草、射草,这种工什么都做,全部都有帮忙做。
张福财指出,在8月、9月的时候,他发觉到香蕉叶枯黄到剩下几片青叶,感到奇怪,他种香蕉没试过香蕉(叶)这样枯黄。
后来,才发现这个心腐病(Core Rot)。
“我看是气候变化。以前的气候30度、31度,那种细菌变化有很多影响,或者是农药过量,让细菌变化。原本它(菌害)也是良菌,可能是使用化学过量,或者用农药过量,使土地产生问题了。
“细菌都不够吃,它就攻击你的树干,现在虫害也是变质了,以前种香蕉没有看过那种虫,现在变成增加了两三种虫。以前那种虫很少在香蕉树,它是在草丛上面,它很少在香蕉树,现在在香蕉树也有虫害了,这样问题就来了。”
不过,其他同行,曾教他把药放到树心里面。
“我讲我这样放,我良心上做不到。你放下去,有些农药在两个月里面才可以化(化解)掉,那个已经有毒素了,所以我感觉到自己的良心上做不到。”
尽量少放化学东西
张福财的太太吴秀英说,他们夫妇种植,强调环保,尽量少放那些化学的东西,最主要是农药对人身体不好,人吃了又不好。
“如果我们放药,我们务农的人也不好。我们本身也有吃,外面的人也有吃,我们尽量做到不要用农药。”
“在我心里面能够过得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健健康康,做到这种工作能够自己自供自给就很好了,我不要求什么。”
没想过要赚很多钱
张福财说,他不要做到伤天害理,因为做事要过得自己良心,不要破坏人家。
“如果你打农药,就要和人家讲那是有农药,让人家有心理准备及怎样去清洗。喷了农药,不要说没喷,我们做不到这样。”
“老实说,一棵果树等到开花结果,自己就感觉有成就感。”
他说,不是说一定为了要赚钱,你看到开花你就很开心了。成果卖不到价钱,那个是另外一个问题,你能够送给别人吃,自己也觉得开心了。
“我们起初是这样想过,没有想过一定要赚多多钱。”
金马仑甘榜拉惹农户●蔡永康:曾惨赔被骂白痴
为了要发展有机农业,金马仑甘榜拉惹有一名农户一度惨赔,还被人骂白痴。
一名农户蔡永康,他在转向有机的时,面对相当大的挑战。
“当时我父母亲相当反对,以前你那么好收入,现在你可以讲找不到销售市场,你的入息等于零了。所以我转有机,他们当然呱呱叫,差不多每天都这么吵,然后旁边也有人说我是白痴。
“我也没有管他们,我就做我的东西。”
消费人增医药开销
他说,把所种的供应市场,最主要是安全第一,所卖出去的菜,安全然后比较健康的菜。
“所以当消费人吃越多,农药累积到消费者的身上,他们也要花一笔医药费。可能在年轻的时候看不到什么,可是到年老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你吃比较好的菜,可能未来也是帮助你本身的身体。”
他的太太杨金玉说,以前他父亲反对他种有机菜,他说有机菜找不到吃,反对他,后来他还是要种(有机),种到本钱都没有了,换棚也是没有钱了,那时候真的很糟糕。
有机种植减少害虫
喷农药要花钱,那个味道很浓,在还没转向有机种植前,蔡永康尝试把农药越减越少。所以到最后有些东西他根本就不需要喷农药。
然后小番茄方面,之前用药有些虫反而越用越凶,那个虫繁殖越多。
“当我少用了,慢慢那个生态,有些天敌来的时候(害虫)反而越少。之后调理土壤,Frankincense(乳香)也很少用了,所以我慢慢转,才转去种有机。
金马仑甘榜拉惹农户●吴天福:消费人应亲身了解务农
你种的不敢吃,还要卖给消费人吃?
金马仑甘榜拉惹农户吴天福,很强调“道德良心”,他在种植业一路走来,拿的是良心去面对消费者。
“比如我们与其他消费人买一样蔬菜,也不希望农药超标,我们吃下去对本身也不健康,对吗?这样我们也不希望发生在别人身上,道理是一样的。”
他希望更多消费人可以亲身去了解务农,多去了解什么叫农药,什么叫做蔬菜是属于安全食用。
他说,一般上市面卖的菜,消费人不可能知道很多东西,这个菜有问题,包括他本身也不可能看出那个菜有没有农药。
使用农药要小心
你看到市场上出售的青菜,标签着“无公害”,你是否知道何谓“无公害”?
吴天福说,无公害是你喷农药的时候要小心。
“不要喷那种渗透性的药,特别是渗透性非常强的药。比如说,在你收割时已经超过三个星期了,它的药性也没有了。
“不是不可以喷,可以喷,销售到市场时,这个菜里面已经没有残余农药了,就是安全食用。”
他说,菜虫不吃,人可以吃吗,虫都不吃。这个是关键问题,他们的农药是渗透,所以虫也不能够生存,所以在那种特殊的情况,很好的菜,有时你看到很漂亮的菜,未必是健康食品。
“最重要那个菜在喷射农药,最好是在安全期,如果有虫也无所谓,你洗了也是可以吃。”
菜有虫洞较安全
为何要选有“洞”的菜?
吴天福的太太郭瑞玉说,消费人要吃得安全,好像那个菜有些虫洞,比较安全。他们在收割前,就不可以喷药。
“你喷药下去,消费人吃到菜,就有毒了。”
他说,菜类中有一些虫洞是无所谓,相反的却可安全食用。
“我们要保障消费人的安全食用,好像我们去巴刹买菜回来也是要清洗干净,我们不能保证它的菜没有农药,最重要还是要洗干净。”
可应付生活就好
对于人生,吴天福是这样看:最重要可应付生活。
“对于我来说,能够应付生活,养育孩子、太太就很好了。种菜就是对别人没什么要求,只要你肯付出,勤劳地做,蔬菜一定会回馈给你。”
以农立业:百谈不厌的肥料‧朱乾海博士
小园主被一家肥料公司邀请用晚餐,好聆听主讲人讲述肥料的正确用法。主讲人提到较为抽象的CEC,我不清楚听众是否明白Cation Exchange Capacity(阳离子交换量)和肥料的关系。
简单的说,阳离子交换量(超过25)表示土壤可保持更多的阳离子,例如养份。重要的是土壤的有机物质有助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因此生化肥料如MPOB F4三合一肥料(化学养份+有机物质+益菌)里的有机物质除了蓄水和维持微生物的生存外,还提升阳离子交换量,减少肥料的流失。
大马和印尼大部份的土壤是所谓的热带土质,自然存在的养份很少,阳离子交换量也低,难以防止养份的流失。肥料的适当用量及使用方法最好依照农艺师的指示。
农艺师估计肥料的功效,然后根据1.何种肥料,2.施放分量,3.土质,4.地势,5.施肥方法,6.预测气候等因素而拟定施肥方针。
旱天雨天避免施肥
至为重要是是施肥时间应有规划:避免在大旱天或大雨天施肥,将肥料散播施放,做到油棕吸收到肥料,而流失量减少到最低,没有浪费,没有给环境添灾。
从肥料的各项研究报告中,有数据显示,氮的流失每年每公顷9公斤,磷1公斤,钾11公斤,镁9公斤。
另有报名指出在4月份及10月份施肥后(雨季),氮的流失达32%,磷24%,镁60%。看肥料流失的数量才知道问题的严重程度。
另有研究的鲜果串的收成作指标,内陆土质,用硫酸铵做氮肥,效果显著;河岸或海岸土质,没有干旱气候,用尿素或硫酸铵做氮肥则没有差别。
在园丘里,肥料管理的范围包括:1.肥料及早下定单,准时收到,及时施放。肥料收到后,取样本送到可靠的实验室分析养份含量的水份,以免被蒙骗。上述MPOB F4生化肥及其他名牌肥料不时出现冒牌货。
严格监督园丘施肥
2.肥料在园丘施放必须严格监督,每株树应得到应有的份量,监督人必须知道施肥的地方多大,值株有多少。
3.在施肥进行时,监督或工人发现油棕缺把征状应向园丘经理汇报,或告诉园艺师,园艺师可调整肥料成份或份量。
我们都知道肥料贵昂,肥料管理工作做得好,油棕产量增加,生产成本降低。
这些话是老生常谈,再提无妨吧。
我们一直讨论肥料的化学性质,在本文的题目下,应一提肥料的物理性质。
肥料的物理性质是制造商、入口商、零售商及种植人关注的问题,因为物理性好,搬运、贮藏及使用都方便。
肥料物理性质的标准大马标准局没有明文规定,只是颗粒的大小、不黏结必须注意。这些性质只需观察,鉴定容易。
李伟菘依循祖辈教诲 环保概念栽种番薯
要骗人是很容易的。
要做个老实人却得付出克制的努力。
同样的,要当个不乱下药的良农,一样要有一番心境修为。
有一名从事有机种植番薯的年轻农人,决定跟随祖辈的脚步,少赚一些,当个不欺暗室的种植人。
年轻的羽翼多是向往广阔的天空或者繁华漂亮的城市。
然而,年轻的李伟菘却追随父亲的脚步,收起了翅膀,降落在雪兰莪万的农地里,嗅闻泥土清新的味道,种了一田蕃薯。
他心怀环保概念,依循祖辈的教诲:“要种出比较健康的食物”,坚持使用有机方式种植。
李伟菘不嫌麻烦,亲历亲为,善用所学,甚至从国外订购特殊的有机肥,力求种出最富营养的蕃薯,也期待人们能更信任、贴近有机健康作物。
他至今仍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彷佛生来就是大地的子女,最后终于回到大地,为人类美丽的原乡,付出一己之力。
李伟菘已经接农地已经第四年了,因为出于对这个行业太过熟悉,从小就接触了农业,还有跟很多这些农业的前辈有接触过,所以对这个农业的领域就很了解而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这个行业。
“我目前主要种有机番薯,而且是以红番薯为主,因为番薯毕竟在市场上还是一个明星的农产品。因为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同时也有一个抗癌物质,所以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
番薯皮要顾好
他很强调原生种,所种有机的最主要就要追求原生种,而且这种番薯的口感,深受好评。
任何农产品,外相很重要。如果外相长得抱歉,不论有机还是无机,在市场上一样吸引不到消费人。
因此,李伟菘对采收这一环结,要求很高。
“最重要就是要顾着番薯的皮,所以一再要求工人小心,尽量不要去损坏它的外观。”
用心用脑坚持到底
李伟菘说,他们强调有机种植,对于有机这一行,不但要用心,也要用脑,更不能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
“当然我们的前提就是土壤,土壤对我们农业是最重要。我们用的土壤叫腐殖土(Peat Soil),在农业领域,是公认的是一个有机质最高的土壤。
“当然这种土壤也有好处、也有坏处。当然好处是说,它就会保水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会选择种这个番薯,因为这个土壤比较适合,我们才选择种番薯。”
李伟菘很强调亲力亲为。
李伟菘说,他的大多数技术都是爸爸传给他,“因为他就是我的顾问,当然最主要学习到就是他的态度,他认真的态度。”
海外考察有机农业
李爸爸李锦和说,他种植是种三十多年了。他的父亲曾经这么说:“假如要种菜就种比较健康给社会人吃”就因这样,成为他种植番薯的推动力。
李锦和说,种番薯是很简单,很多人都会种。
但是种番薯要用那个心,要用自己的头脑来种。
谈到农药,李伟菘指它有“双害”,一是会残害消费人的健康,二是对土地的破坏。
他说,父亲在投入有机种植时,也是发现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农人要对消费人负责任,同时也不要破坏这片大地。
他说,当国内农人还没迈入有机领域时,其父就到海外考察,包括到泰国、台湾等地,以研究他们的有机农业,最后决定投入这个行业,信心就是从国外获得。
以民为先最重要开心
政治人物强调“以民为先”,李家也强调,他们的种植也是“以民为先”,这更是他们的祖训。
李伟菘说:“我们以人为先,因为我们种的番薯是给人吃的。”
不只在种植方面如此,对待工人方面也一样。
“我们要照顾工人的福利,付给他们足够的工资,让他们来养活家人,这是我们对工人的理念。”
从事这个行业最大回馈,就是做得很开心。
经济压力也不会很重,而且生活也很开心,自由自在,这是李伟菘的欣慰。
万事都不能着急,全部都要一步一步来,我们要收成,要采番薯、还要洗番薯然后还要挑选,这样才能出产。
“还没有种,还没有收成的话,我们还要种、还要施肥,每个星期固定还要喷洒叶面肥,就是说做东西都要一步一步来,到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结果,看到成就、看到成果。”
可从无到有大地最神奇
李伟菘认为,世界最神奇的事,是大地。
他说,大地可从无到有,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他说,你把一个番薯苗插在土壤,它却生了番薯这样出来,这是你可以体验到我们土壤,是我们全世界最精密的机器。
李伟菘指通过种植领域,让他更加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从中可以领悟到生活的各种道理。
如何做人、做事、做生意,这些全部东西可以从这大环境来所领悟到的。
他说,大地是一个神奇的组合,像我们的菜园里面,我们就要有水分、空气、土壤,还有各种的微生物配合之下,还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勤劳工作,才能够产生结。
所以做东西我们就知道,我们这社会的协调性,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还有我们与社会、我们与环境的协调性。这是一个我所领悟到的,我们应如何做人。
秧苗好成果好
种不种得出好成果,选苗很重要!
李伟菘说,从番薯苗到收成,大概要两个多月,选择那种秧苗,比较粗大一点。
“我们就选那些看起来比较健康的(番薯苗)。这样我们种的,我们巴仙率会比较高一些,因为如果你选不好的秧苗,你插下去你的土壤,它就占了你的地段了。”
他说,每一个环节,他都会亲手去做工,采番薯。
每个环节要掌握好
刚开始的时候进来做,他什么却不会,可是却认真向工人学习,最后亲力亲为。
“刚开始进来,我在菜园里面我学了很久,我就要让自己知道我要在这个生产的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都要掌握得很好,才会得到员工的信任,因为你不会种植,你要叫员工种植,这是不可能的。”
练耐心锻意志 有机事业考功夫
有机事业,考功夫、练耐心、锻意志。
没经历“有机”磨炼,可能就不会了解不用农药不用化肥面及“中门大开”的种植苦处。
要投入这一领域,不只要交出心力、意志,还得付出“良知”。
早一阵子,有机成风,不少农场都宣称自己很有机。
不过,随着农业部推出严格的有机认证后,达标的农场却不多,主要是过不了严格的审核条件这一关。
有机种植涉及严谨的种植程序,专业知识及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资金。
在这之中,种植者还被规定不能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
此外,还有许多规格,对许多务农者来说,是不容易执行的作业方式。
有机农作尊重大自然———诚兴董事经理●戴成通
居銮诚兴农业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戴成通表示,有机农作除了带给人类社会饮食的健康,它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尊重。
他说,种植有机蔬菜对大地百利无一害,在不伤害土壤的情况下,能从中做到保护大自然环境并与地球永续共存。
“现代社会,许多人对食品的安全已经非常重视,也非常关注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南洋商报》记者到该公司位于金马仑菜园参观,感受到一股大自然原野气味,充满正能量。
间隔百米可防害虫———农夫●蔡永康
在金马仑高原投入有机菜园种植的农夫蔡永康说,种植有机菜在刚开始时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包括田园规划、土壤改良、环境布置、水源管理等。
他传指出,有机菜园要与常规生产的农园进行所谓的“物理屏障”,间隔出距离约百米的范围。
这方法有助于减低外来害虫的侵害,还包括阻挡气体、灌溉水、土壤渗透或其他等的传播。
蔡永康指出,栽种有机菜劳心劳力,本身秉持的理念与对环境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拥有数十年耕种经验的他欣慰的表示,多年来的投入有机种植,如今获得成果。
“我选对了路。”
轮流种植不同蔬菜
保留空间,让大地呼吸!
在金马仑高原经营有机种植的蔡永康,他的菜园保留了10%的土地没有耕作。保留空间的目的,将会更有效的为园地提供绿化的环境。
他采用轮耕方式,轮流种植4种不同的蔬菜,这使到生产更为良好。
此外,在山地上,水源是非常珍贵的。蔡永康敬天爱地,对农地的经营理念也一样有着一份对天地的尊重,强调珍惜水源,爱护大地。
田园规划很考功夫
人生要有梦,当农夫也一样要有梦。
一位在金马仑高原投入有机种植的戴成通说,虽然有机还是孤独行业,但是成为“有机农夫”,却是他投入农业后的梦想。
在他成为有机农夫后,还是不断透过自己所学,与其他人分享,彼此学习,希望大家都把有机事业搞起来。
他说,田园规划这部分,的确很考功夫,如何营造大自然环境是一门学问。
“例如,要如何保持四周围环境的清洁,保留至少15%的树木,以阻挡外来不良的水气与污染物等,都要有一番规划。”
有机垦种让人快乐——菜农●邝智全
有机垦种,会让人快乐起来?
拥有30年经验的菜农邝智全在过去的20年间,栽种蔬菜是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农药施放是无可避免的事。
“当时,内心无法感受种菜是件快乐的事,自从十年前开始投入有机菜种植后,却深深地体会到本身的行业,竟然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很富足。”
他指出,经过这数十年的努力,他对土壤有更深的知识,也了解到当前的垦种环境已经改变、气候更变化莫测。
最担忧人力问题———农友●许振通
中国水墨画强调“留空白”,有机种植则强调“留空地”!
农友许振通所管理的一片40亩的农耕地上,却只栽种15亩地,不像其他农地“马力全开”。
他说,此举的目的是要保留一些自然树林,为生产区域带来有机状态,确保植物在充满正能量下成长。
农业是劳力密集行业,目前农友最担忧的还是人力问题。
完整生态永续系统
戴成通认为,有机菜市场空间大,目前仍处于蓝海,不过全马各大城市的需求与成长量不断提升,还没陷入红海血拼。
他指出,有机农业有着一套完整的生态永续系统,这是一门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圈,当中涉及的层面包括农业、生物、环境科学等。
他说,有机耕作非常考验生产者的经验与技术,无论在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生物治理或轮作技术等。
他说,食品供应商与农友建立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彼此相互依赖,促成一个健康的食物供应链。
结合先进技术寻突破
有机蔬菜未来的发展,必定要结合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栽种方法、虫害控制、水源管理、品种选取等取得更大的突破。
要种植更大规模及形成更大的生产量,有机种植的设备、成本与人力都是层层的考验。
随着世界各地有机蔬菜的产量不断的增加,也显示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辈,他们对健康食品已经越来越重视。
在本地市场方面,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有机业者深信在未来10年,会出现更大的改变,潜在的市场非常巨大。
回归大自然 你农我农
种满二十数种花果蔬菜的有机绿洲,原本是渺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土地,是黄田环带着何婉菁走进来,以所学的知识与对土地的热爱,添置有机物质、翻松泥土,一株一苗慢慢栽种起来的。
他们将生活栽种于此,让孩子在大自然温柔的眷顾下长大。
如今,年幼的孩子就在田园里奔跑、嬉闹,从泥地里挖起蔬菜也不在意泥巴,张开嘴就快乐地吃———人与土地本来有一段亲密相集的时光,而黄田环正好将他的一家人带入那样的时光里去了。
金马仑邂逅爱情
没有爱情,也没有这片土地,这不是一篇农业专题,而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毕业于马大物理系硕士的黄田环毕业后,就到拉曼学院当讲师。他在小时候,就憧憬在气候凉爽的金马仑生活,他觉得回归大自然,还是他人生的追求。
十二年前,他在金马仑遇到了他的太太何婉菁,两个人的一生,从此改变。
“她当时在金马仑开始经营一个豌豆苗场,后来我们共同经营,最后开垦了有机农场。”
农耕让生活更踏实
对于土地,何婉菁有说不出的感情。
英文中有一句:Down to Earth。何婉菁说,在城市里,大家都很少有机会接触泥土,周围不是高楼大厦就是购物广场,当时她就生活在吉隆坡这个大城市。
“中学时,我念吉隆坡中华独中,是一间精英学校。同学中很多都是专业人士,可是我一直觉得很空虚、很不踏实。对于我来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她听了鼓吹有机种植的雷久南博士一场演讲,多此改变了对种植业的看法。
“过去,我认为种菜不是高尚职业,听了雷博士在演讲中说:‘我们像坐在一列通往悬崖的火车上,我没有办法改变它的方向,我只有跳下车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令我猛然醒悟。”
于是,她决定“跳车”,决定回去菜园工作,自此,对人生的感觉,就更踏实。
“这是我刻意选择的农耕生活。如果接触不到土地,我总觉得很不自在。”
送菜园实现爱人梦想
黄田环打趣的说,当初,何婉菁有很多的追求者,于是他决定从旁杀出,送她幸福,还有一片大菜园,作为实现她梦想的礼物。
“这一片菜园,可以很有机、很健康的种植。”
对于这份爱情,何婉菁深为感动。“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这个农场。我有了梦想,是他来帮我完成。”
在何婉菁眼中,黄田环是一名埋头苦干的人,很有点子,在决定一件事后,就会勇于去实践它。
投资初期惨况多
爱情与面包,你选哪一个?理想与温饱,你又要哪一个?
这对夫妇,到高原后先种植豌豆苗,经济收入一直都很稳定,那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理想,他们决定再投资有机农场,不过在首三至四年,真的是“贴”到怕。
他们把从种植豌豆苗所赚的收入,全都“倒贴”到这片有机农场。
黄田环回忆说:“那是很惨的经验,常常口袋里面只有几块钱,被逼延迟发薪水给员工,有时甚至连发薪水也不够。”
“不只如此,每天来到菜园,看到那些有机菜被虫吃,下周再来,吃得更多。每次遇到这种惨况,感觉很挫折,不过就是没想过要放弃。”
父亲成精神支柱
父亲是何婉菁精神上的巨人。
何婉菁说,也是务农的父亲对她的影响非常的大。虽然父亲在务农过程中,每当遇到打击,总让她想到当年父亲是如何“顶”过去,父亲俨然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令她更具克难精神。
“我的父亲,给我的感觉就像巨人,他什么都不怕,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他在,就不会有问题,我想可能这是从小他带给我的影响。”
在经营有机农场方面,再难,她从来都不选择放弃。
化学肥料致粮食危机
黄田环指出,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生粮食危机,那个危机一定来自滥用化学肥料造成,这是恶性循环的恶果,导致可以耕作的土地越来越少。
他说,化学肥料会让那些土地沙漠化,土壤变成不能保住水份,接着下来的破坏力非常大,还会对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
何婉菁说,大地原本就是一块很肥沃的土地,它是自然形成的。
“可是,在滥用化学肥料下,大自然就会被破坏掉了。更严重的是,土地不能再种植,也无法生产好粮食。”
在罗京高原实现梦想
黄家的和平农场位置,其实是不在金马仑范围,那是跨入吉兰丹州边境,称为罗京高原。
黄田环说,当初他们是为金马仑而来。在八年前,金马仑已经很难找到一大片的农业地出售,就是有,价钱也非常昂贵。
“有人介绍我们来到罗京高原,我们第一次来看地时,就被这里的景色和地形吸引,我们决定选在这个地方实现我们的有机农场梦想。”
他们两人来到罗京高原,花了很多心血把该片土地化成有机农地。
何婉菁指出,当他们初到开垦时,这片土地什么都没有。
“现在这里的大树,都是七年前种植的。而且,当时的通往这里的路径,根本是糟透了。”
他们必须动用四驱车才能把物资分批运入农地。有时一罗里的堆肥的米壳,竟然要分20趟运载才能完成。为了把农地转成有机地,他们甚至花了几年时间,分批把有机物质一车一车运入。
“真的,是花了几年才把土地完成。”
原来,他们在六英亩的土地里,总共运入了300吨的堆肥。
“500号”活力农耕配方
黄田环和何婉菁在有机种植上,从零开始摸索,最后被他们找到一个“500号”的秘密武器。
黄田环说,他们使用的活力农耕,主要配方是一种叫做“500号”活力农耕配方。
“什么会叫500号?美国有一位科学家,他也是熟悉这个biodynamic。他就拿了这个500号去研究,然后他就分析出这个500号,每一克里都有‘five hundred million microbes’(5亿个微生物),所以被称为500号。
“500号的菌,非常活跃,是植物真正的食物。”
他们依靠500号,把泥土变软,最终成为有机土。
为有机吃不少苦头
为了有机,黄田环夫妇吃了不少的苦头。
如果有人在前几年问他们的意见,是否应踏入这个行业,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三思而后行。
黄田环说:“在前几年,我大概会劝一些年轻人,你要考虑一下才入行。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
可是后来,当他们接触活力农耕之后,就开始对这个有机的有机农业有信心。“我们觉得,就算我们要改变一片土地,让它可以种植有机,其实已不必太久。”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