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有机农业 迎来春天
关爱大自然的理念逐渐植根于民心,不少的农民也开始认真渴望实践有机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种出健康无化肥的农作物。
有机农作物经常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缺乏销售管道,有机农友只得把心血拿去传统批发市场出售,农友的付出和收入往往变得不成比例。
然而,在消费者对有机农作物意识的提高下,不少农友已逐渐在有机农业开拓了一个春天。
有机果园生态世界谢新卓、郭利明——多元种植自由写意
在吉兰丹马樟的有机果园,可以看到谢新卓与郭利明身影穿梭其中,时而攀爬至果树高处采集水果,或是翻松土地及施肥。
果园中的水果种类不胜其数,多元化的种植恰好反映了他们的自由写意。
初到此地的谢新卓,对于种植毫无概念。在旁人提点之后,便以香蕉作为农耕入门。熟悉之后,他选择在1999年走入有机事业,开启自己的另一人生里程碑,一路走来经已超过十年。
他在有机农耕的表现,看在郭利明眼中近乎无可挑剔。也正因为他在果园中绽放的热情与专注,深深吸引了郭利明一同加入。
他们两人在农耕之前便已相识,乐于助人的郭利明一直都是谢新卓的左右手,从不计较付出的多寡与劳作的分红,两人早已是超脱血缘关系的生活伙伴。
做有机农业,必须看很多看得很远。好像松鼠来吃你的榴梿,你不可以开枪打死它。让它吃,它也像人类一样需要吃来过活;如果你不让它吃,它会破坏其他东西。
他们没有杀害松鼠,当季节结束时,他们需要松鼠替他们干活。所以当水果季节结束时没有了果实,这些松鼠就会来挖蠕虫来吃,无形中松鼠替他们清理,所以果树才长得健康。
他说,从事有机农业,最重要是热情及满意度,只有辛苦及经历过的人,才体会这种感觉。
他说,每个月都有入息,可以说已成功了,在没有任何压力下,这个果园已属于他们的乐园。
茶叶生态世界张声锦——艰辛历程人生收获
清晨7时,张声锦背着竹箩走进马六甲马接峇鲁新村的茶园,伴着晨露摘下那一片片茶叶。
采茶结束的后续工作,便是一系列的后续动作。将茶叶平铺晾干、生起柴火以手炒茶、入袋搓揉、晾干收起,翌日再循环那繁复步骤,这就是茶叶种植者的纯粹精神。
曾在新加坡工作的张声锦,工作数年之后再度回到马接峇鲁新村,因缘际会之下,开始茶叶种植。
起步之初,种种磨难考验着他在种植业的意志,周遭人的冷言冷语如箭一般刺向他,不过他沉稳的微笑应对,即使是心灰意冷却依旧咬牙改进。
一次又一次跌倒的经验,让他在其中寻找到了对的方法,不再眼睁睁看着茶树枯黄死去。
回顾一路走来的种植历程,虽是艰辛,却是他人生收获。每每站在青葱翠绿的茶园中,吸入鼻里的除了茶树的清香,更伴随了农耕者无以言语的沁心回甘滋味。
张声锦说,采了茶叶就收起来,拿回家晾干,然后就炒茶叶,大约8分钟就会有香味,这时就需要取出来。
过后再拿去晾大约2小时,次天再晾2个小时,然后再炒干。
他说,炒出的茶叶喝起来的口感,是苦中带甘。
他每天早上都进茶园视察,关心一下茶,跟茶讲话,希望它快长大。
他说,茶不需怎么照顾,大约放一点火灰,不用化学肥,即时要施肥,也要用有机的。
他的目标最主要是成功炒出好茶,以后要传授给孩子。
苦瓜生态世界黄桂好:改善土质苦变甜
从吉隆坡来到雪兰莪乌鲁音之后,黄桂好深深爱上这个淳朴的地方。在拥有一块空地之后,她从普通耕作起步,在哥哥的的提点下,黄桂好于是就这样与有机农耕结缘。
她园地里种植的农作物曾经在成长阶段便相继死亡,在面对周遭的冷言冷语、农作物没有收成,心情处于谷底的黄桂好,却丝未动摇她对有机农耕的理想信念。
经朋友提点之后,她着手改善土壤的品质,苦瓜一点一点茁壮成长、开花结瓜,回馈了她在农耕道路上的努力。
她栽种的苦瓜特色是少去那一种无法入口的苦涩,多了一份独有的甘甜香味。
从零起步,慢慢扩展至如今的成果,她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的,她保持着谦卑,以尽一份社会责任的分享心态,继续经营着那一座有机园地。
有机栽种味道较甘甜
黄桂好说,她种的苦瓜不会苦,因为没有用化学肥料或农药,用有机的方法去栽种,味道自然会比较甘甜。
每一条苦瓜都包起来,没有直接曝晒太阳下,它的颜色也比较淡,所以它吃起来很甘甜,不会苦涩。
她对有机耕种有一点认识,可是真正下手去做,感觉什么也不懂。在哥哥的一直鼓励做有机种植下。她就确定要做这个健康的菜园。
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听到她要做有机菜园,都很热心从沙巴过来教导好她。而别人的菜园也很乐意分享,并给予指导。
她耕种的苦瓜通常是先下苗,15天后就移秧,40天过后就开始开花,当花一掉落,就把它包起来,大约等到三至四个星期,瓜结起来后,才可以采摘。
她说,顾客来到通常都会说:“你种菜很好吃很健康。”,听后觉得应该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继续做有机农业。
她希望其他的农民改变一下想法,不一定要施化学肥料或者喷农药才可以种出一棵菜来。
他们可以用别的更健康的方法去种植,也可以种出同样的菜出来,而且吃了对大家更健康。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