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2012之榴槤2012-07-18

面對榴槤,我開始詞窮。不用再重覆寫品種,論味道,談價格,說身世,舉吃處了吧?腦海裡,還不斷映現著不久前一大班因“喪”吃果王主題到來檳城的香港榴槤團,團員狂吃榴槤至嘔吐,仍痛快舉手說“檳城榴槤,平靚正”的歇斯底里畫面…… 詞窮也罷,果王之味總不能缺席於本刊。左思右想,趕在榴槤7月尾和咱們說再見之前,總算找到眉目。這次的榴槤拼圖,寫一個愛槤者,中國凰鳳衛視主持人梁文道的愛槤之事。然後,去一個有趣的榴槤園吃榴槤。還不夠嗎?那就再吃一頓豐盛的榴槤製成品大餐。最後,我們要告訴榴槤饕客們,西馬人陌生,東馬人引以為傲的山榴槤的滋味。 榴槤粉絲們,慢用。 一段文化人的榴槤史 上幾週,很多人的面書廣傳著鳳凰衛視主持人兼著名評論人梁文道那篇“旅遊記者”。人們看他寫大馬旅遊局的“非常”招待後,都留言賠不是。文章寫的是他五月尾到馬來西亞做訪問時的經歷,一些過程並不愉快,但道長這趟還是趕上早花榴槤,吃了他朝思暮想的檳城榴槤。 梁文道很愛榴槤。4年前(308之後那個6月),他和一群中國作家來到浮羅山背,第一次感受檳城榴槤的滋味後,往後每年大馬榴槤季節,他總寫榴槤文章。最記得這篇“榴槤”。 “去馬來西亞卻總是工作,而夜晚街邊的現開現吃榴槤檔就是一日辛勞過後的慰安消夜了。我愛吃榴槤。愛到甚麼地步呢?講個小故事你就明白了。某年在新加坡走進俗稱“大榴槤”的濱海藝術中心(因為它的外形確實很像榴槤),剛進門便忽然想起這是七月,正好是檳城果園豐收的季節,於是鼻孔裡就突然湧進一股榴槤的熟甜香氣。 我嚇了一跳,急忙東張西望,看看附近有誰這麼壞,竟敢在出名聽話的新加坡撒野,公然把榴槤帶進高雅的藝術殿堂。我左看右看,哪裡找得到半點榴槤的身影?過了半晌,這才曉得那股非常實在的氣味竟然只是幻覺。原來只要季節對,看見任何長得似榴槤的物體,我都有可能生起幻嗅。” 邊吃邊採訪 進出大馬廿幾次,這是道長第二度到浮羅山背吃榴槤,此行帶著中國《華夏地理》雜誌一行人,任務是替這本雜誌寫大馬華人的主題故事。這天,說是吃榴槤,他其實還緊記工作,所以把我們去的Pondok Upeh榴槤園主羅秀平一家人五代堅守榴槤山的百年歷程,採納為內容。 縱使今年榴槤普遍歉收,羅家榴槤卻不太受影響。羅秀平把紅蝦、牛奶、18號,貓山王等名種榴槤逐一攤開,眾人嘩聲四起,梁文道瞇起眼睛吃下第一口榴槤,接著每樣吃一顆,再鼓勵對榴槤仍有抗拒感的雜誌同仁放膽嚐。 華夏地理高級編輯顏竹在此之前,只吃過榴槤糖。攝影師陳新宇去年第一次吃榴槤。另一攝影師根本不敢吃榴槤。這趟和榴槤的深入接觸,顏竹和陳新宇放膽吃,也吃了很多,都異口同聲說:“我們應該不會再在其他地方吃榴槤了吧。” 梁文道邊吃邊和羅秀平談起客家人南來大馬,落腳浮羅山背,將開墾和克難精神放緒南洋之事。親切的交流,等於把對方當朋友了。怪不得和他親近的大馬朋友會說,梁文道對大馬的理解,很多時候比大馬人還深刻呢。 一個榴槤園主的公平交易 不管你是何種程度的愛槤者,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是:榴槤這些年越賣越貴!早兩三年前吧,榴槤售價並不以公斤計,即便是名種榴槤。現在的名種榴槤,一顆平均要四五十大元!一些榴槤園主,不願收成被低價收購剝削,卻被榴槤販高價出售,於是自種自售,蔡均海就是其中一個。 去蔡均海家裡吃榴槤,幾天之後查看當天的照片,其中一張手抓黃肉乾包葫蘆榴槤的照片,一看之下,當天那甜綿綢香,吃過腦袋還有微醺的感覺又復活了。 蔡均海已經七十幾歲,生活亦無憂,為何他要那麼辛苦,要把自家榴槤園自理自賣?他說,很簡單,身為榴槤園主,他深深明白榴槤從栽種,結果到上市,身為榴槤爹娘的園主們為這些槤子槤孫忙了一整季,付出努力,但收成之後獲得的回酬,和榴槤販的比較卻差天差地,這點他接受不了。 自己種的榴槤自己賣 “我自己種的榴槤,我最懂,所以我自己賣。這樣,我不會讓中介賺去一筆,又可以便宜過市面的榴槤價,賣給客人,這樣不是一舉兩得嗎?雖然辛苦,但一年就忙它一個多兩個月,又看到客人吃到喜愛的口味,沒有問題的。” 榴槤當造時,逢週六和週日,客人可以到他家去吃榴槤。老蔡的家是一間半世紀高齡的馬來高腳屋,兩年多前他搬進去之後,將原本純樸的高腳屋,裝置成古雅住宅,裡頭藏著他收藏的舊物古董,活像博物院一樣。 吃榴槤的地方,是屋旁樹下,那裡種滿漂亮綠物,還有一排長長的石磨。一旁,還有溪流,流水輕輕流過,還可以聽到林中風聲。客人多的時候,蔡均海還得把他們分批分時間,才能滿足本地和新加坡過來的榴槤客人。 週一到週五早上,他將收撿回來的榴槤分類,下午就會跳上那台有型的pick up,下山賣榴槤去了。 一顆榴槤8大變身 好吃的榴槤,不一定是鮮的!榴槤製成品若做得好,不管它變成糕,藏身巧克力,溶成冰淇淋,甚至煮成咖啡,皆能展現獨特的榴槤滋味。每樣試一試,這樣才算是標準的果王粉絲啊。 推荐 (1)榴槤曼煎糕 曼煎糕很平凡,當曼煎糕加入了榴槤餡,它不只變得豐富,也變得更有個性了。目前,檳城只有陳智賢在賣榴槤曼煎糕,這常年可吃到的榴槤點心,就在新世界小販中心裡。 這個榴槤點子,是陳智賢3年前的靈機一動。“我本來就賣曼煎糕,有天心想,巧克力啊香蕉啊花生啊這些餡料好像太普通了,不如試試將榴槤擺進去,畢竟大多數人都愛吃它。一試之下,還真的不錯,就推出市面了。” 他說,週末公假客人多,榴槤曼煎糕很快賣完。一些晚來,或特地來尋味的,吃不到曼煎糕會當眾發脾氣。 原來,這曼煎糕,還會牽動人們的情緒呢。 新世界小販中心(New World Park) 電話:016-4094007 (2)榴槤紅豆冰 一看這碗頂著兩球微黃色的冰淇淋,外加一塊彩色燕菜糕的紅豆冰,識冰者就會搶答:“我知道,是格成的榴槤紅豆冰嘛,我小時候吃已是這樣!” 出自檳榔律百年咖啡老店格成的榴槤紅豆冰,常年出售,數十年前已成老店招牌冰品。這一碗紅豆冰,冰刨得並不特別細,榴槤冰淇淋也不特別滑,反而那一塊漂亮的彩色燕菜糕很美。整個組合加起來,就勝在數十年不變的古早味,和眾人留在格成的集體回憶。 格成茶室 地址:382-384, Jln Penang, 10000Penang. (3)榴槤冰淇淋 這一球榴槤冰淇淋,牛奶味搶先,榴槤味在後,豐厚的榴槤果肉埋在冰淇淋裡,一小匙入口,榴槤味交纏在綿密的冰淇淋之中。雪糕裡的榴槤是D24品種,完全不馬虎。這一球榴槤冰淇淋,只在榴槤季節出售。 The Chocolate Boutique 地址:22, Leith Street, 10200 Penang. 電話:04-2502488 (4)榴槤白咖 當榴槤溶入咖啡,沒喝過的人第一反應是:“能喝嗎?”眼前這兩杯一冷一熱的榴槤白咖啡,未喝前我也本能的皺眉。 喝下去,咖啡加榴槤的組合原來還行。 熱的榴槤白咖啡,榴槤味不太濃郁,加了奶味就變得親和。冷的這杯,當淡淡榴槤味滑過喉間,味道亦討好。箇中的混合道理,不就像我們喝榛子咖啡,肉桂咖啡一樣。以後請驕傲的告訴你的外國朋友,榴槤不只能吃,它還能喝! (5)榴槤巧克力 酒店不歡迎榴槤,飛機更是榴槤禁地,那愛吃榴槤的遊客該如何把果王帶回家?聰明的巧克力製造商,於是將榴槤果肉擺進巧克力裡,那愛槤者就可以名正言順將它當手信,四處帶了。 主打榴槤和芒果巧克力的巧克力專賣店The Chocolate Boutique,近年因中港台遊客愛上大馬榴槤,連帶性的這款果王巧克力也熱銷中。 該店銷售執行員吳秀蓮特別強調:“我們的‘新鮮榴槤果肉巧克力’,真的用新鮮榴槤肉做的,不加防腐劑,食用期只有三個月。 (6)炸榴槤 傳統的榴槤料理法,離不開榴槤拌飯(馬來人吃法是白飯+榴槤+鹽水,娘惹吃法是糯米飯+榴槤+椰漿,華人則是白飯+榴槤),做成榴槤糕或Tempoyak。後來,坊間又流傳炸榴槤的做法和吃法。 來到賣炸榴槤多年的小販黃仁清的小客貨車前,他忙著賣榴槤。黃仁清家有榴槤園,榴槤園在升旗山,這十幾廿年來,他都在亞依淡來來小販中心前賣蘿卜糕和炸豆腐。逢榴槤季節,他應顧客要求兼賣炸榴槤。炸榴槤的出現,純屬數年前他和朋友一次戲言。 “他們問,榴槤啊,能不能炸?我說,炸就炸。 炸榴槤其實就像炸尖不叻一樣,開麵粉糊,加點糖,將榴槤(不去籽)沾粉炸熟。大家吃過炸榴槤之後,都說喜歡,我也就賣囉。通常,客人是直接向我買榴槤,再指定要將它做成炸榴槤。” 不過,炸榴槤使用過的油很快變甜(榴槤糖份溢出),同時沾了濃濃榴槤味,炸油無法重複使用。 第一次吃炸榴槤,熱的表皮,甜的內層,炸熟的榴槤,味道帶一點焦香,有趣! 亞依淡交通圈,來來美食中心前 營業時間:12.30pm~7pm(炸榴槤需預訂) (7)法式千層榴槤蛋糕 一兩年前已經聽過甜品發燒友說,諾登美食坊裡頭有個西餐檔口賣很正點的Mille crepe(法式千層蛋糕)。當我在這檔口的玻璃柜子裡,發現了榴槤千層蛋糕,當下驚喜若狂,馬上帶回家。 算一算,這榴槤千層糕,足足有20層!它的榴槤味道若隱若現的,和餅皮層層交壘,並不突兀,還很溫柔,一改榴槤慣有的霸道之味。 榴槤千層糕出自謝泗興之手。除了榴槤,他也同時以尖不叻和芒果等做成法式千層糕,獨特滋味讓人留下印象,擁躉來自全馬。 “我們四五年前已經在做千層蛋糕,但它真正流行起來是這一兩年。蛋糕有十幾種口味,榴槤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我們家裡的冰箱,現在就收了滿滿一箱的榴槤果肉。做這蛋糕還真不容易,煎了麵皮,一層接一層壘,又要抹餡,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夠做好一個。不過,看到顧客喜歡,又很有滿足感。” 諾登美食坊(Northam Beach Cafe) Jalan Sultan Ahmad Shah, Penang. 電話:016-5550317 營業時間:5pm-1am (8)榴槤糕 到處都有賣榴槤糕,縱使不在榴槤季節。好吃的榴槤糕,怎麼說都是榴槤當造時出爐的好。愛吃此糕者都知道,榴槤糕多取剩餘榴槤果肉製成,但果王之肉不應隨便浪費,這是很好的環保法嘛。好吃的榴槤糕柔軟芳香,吃法隨喜,切厚切薄,吃冷吃熱,烤香配麵包配餅乾,放冷配甜點,都可以。 註:上述榴槤白咖啡、榴槤巧克力和榴槤冰淇淋,可在檳城和浮羅交怡的The Chocolate Boutique購得。 一顆山榴槤的驚嘆號 ‧文/圖:Ah Hock Lo(取自“走進砂拉越”部落格) 東馬的榴槤,你知道的有多少?東馬的原生榴槤,也就是山榴槤,在當地人心裡口裡,可是比咱們吃慣又追捧的配種接枝商業種植榴槤,更矜貴也更教人驚喜。榴槤老饕們看過來,大馬榴槤這一頁,怎能缺了砂拉越山榴槤!且聽砂拉越人阿福的山榴槤記事。 婆羅洲是榴槤的種源中心,所以這邊的榴槤是最精彩。這邊沒有最好的商業品種,沒有大規模的商業栽培,但野生的榴槤已足以供應市場所需。 這邊沒有商業品種,但大自然所孕育出來的野生種,讓市場上的每顆榴槤都充滿著驚奇。在你未剖開這一粒榴槤前,你永遠不知你會得到如何的滋味。 如此的期待,反而比商業品種無性繁殖所繁衍出來完全一樣的味道來得豐富。商業品種當然品質穩定均一,一成不變的風味就讓這一切缺少了驚奇。我推薦大家來到這片土地享用味道豐富的原生榴槤。 榴槤季節的生活場景 有時我們會把榴槤當飯吃,一家子都蹲在榴槤前,等待操刀的人把榴槤給剝開了,這是古晉人共同的成長回憶。 從半夜等待榴槤從樹上掉下來(成熟的榴槤大部份是在夜晚掉下,也許是生理因素,也許是夜間的風較大造成……無論如何,半夜裡聽到榴槤從樹上掉下來的聲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但,這經驗也不是每個砂拉越人經歷過的),挑榴槤,剖榴槤等都是我們砂拉越人的生活印象。 小時候最有印象的畫面之一就是用汽車載榴槤,而且是滿滿的一車榴槤。砂拉越這地區的農業不發達,而且有著很多的兼職農民。很多的榴槤園都是放任生長沒有在進行積極的管理。到了結果期才上山去收榴槤來賣,這時候要用到農用車就找不到了,當然家裡面用的車要委屈一下。 婆羅洲除了到處都是一般常見的食用榴槤種之外,還有同屬不同種的山榴槤。山榴槤在顏色、外形、大小及口感都和一般的食用榴槤迥異,但風味獨特。一般山榴槤都是相對小顆,約略一顆常見的食用榴槤可以抵兩顆山榴槤。 樹齡越高果結得越好 山榴槤在外形上,刺有的鈍,有的尖細,果皮顏色呈黃橙色。果肉顏色則多變,有白色、黃色、橙色、黃橙色等。果肉一般也較薄,味道有的會有薄荷味,有的則是淡淡的榴槤味再點綴上甘甜的自然野生香味。山榴槤在市場上少見,售價也較貴。一般是一顆RM5至RM10。 筆者小時在婆羅洲長大,大學在台灣求學,有緣在碩士班時做了一個榴槤的論文。這裡就大略介紹一下榴槤有趣的開花生理。榴槤是多年生喬木,一般要12年生以上才會結果。 以砧木等技術得以讓榴槤提早到6年即開花。 我的母親梅花常說,第一次開花的樹都會結果情形不佳,這像是在學著生小孩,沒有經驗就會很痛苦。隔年則結果不錯,越老的榴槤樹的經濟價值越高,10年生的榴槤樹約略可結果80顆,20年生的果樹則可以結200顆。 去野菜市場找榴槤花 榴槤的花是開在樹幹上,屬於夜開型花。榴槤花也可食用。在榴槤開花季節,可以在土著野菜市場找到榴槤花。榴槤花的口感就如蕨類那樣,帶有香甜甘美的清香。 榴槤花絲和花瓣都是我們不會放過的好東西,但花粉和花柱等則會去除。在去除花粉前,榴槤花千萬別碰水,否則會黏答答的不好處理。一般都會以椰漿和蝦醬Belacan炒食。這些都是自然採食的野菜,所以是難得的有機食物。 榴槤依果實大小不同,從開花到採收約略需2個月到3個月不等。在砂拉越的榴槤都是一直掛在樹上直到熟透掉下來。一般榴槤多是在晚上掉,寧靜的夜裡聽到巨大的撞擊聲(還是要再說一次),這是多有趣的事。 砂勞越的榴槤季節是每年11月中到隔年的2月底,盛產期是12月份。花季則是往回推3個月左右,即每年的八九月左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